博物館:城市價值與旅遊經濟新坐標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5-19 07:39:07  


  中評社香港5月19日電/1889年,喬治·伊斯特曼發明電影膠片時大概不會料到今日好萊塢的“金”光燦爛;秦始皇又怎能預料他留下的兵馬俑已衍生了難以估算的效益;而剛剛走進博物館的夏利出租車今後所聚集的文化價值,恐怕也很難用現在的車價去衡量。
 
  北京現代商報評論文章稱,人類的一切經濟活動同時都具有文化的價值,先進文化是推動經濟發展不竭的精神源泉,同時又彰顯著經濟發展的成果。今天的文化就是明天的經濟。
 
  昔日作爲文化精粹守望者的博物館,也期待再成爲城市價值的新坐標。在“世界博物館日”,對博物館傳播歷史文化的途徑和開拓文化産業的探討,關乎今天的文化,更關乎明天的經濟。
 
博物館撬動旅遊經濟 

  文章表示,博物館爲非營利性機構,但它們的存在提昇了城市的人文價值,進而使這個城市的旅遊業勃興起來。
 
  提起巴黎,怎會不想到盧浮宮?去倫敦怎會錯過大英博物館?博物館是城市或國家的歷史縮影,而不同的歷史孕育的不同文化則讓博物館聚集了獨特的精神氣質。欲真正了解或融入一個城市或者國家,最簡單也是最重要的途徑就是到博物館“取經”。單個藏品帶來的直觀感受和整個博物館的組合産生的無形語言會帶給你靈感,會帶你觸摸已經遠去了的那個年代,幫你捕捉博物館外面那個世界的靈魂。

  中山大學規劃設計研究院陳朝隆說,博物館是深厚的文化縮略,是立體的“百科全書”,在旅遊市場具有普適性。而北京對外來者最大的吸引力莫過於其古老的文化。據統計,北京每年要接待8000萬人次境內旅遊者和230多萬人次境外旅遊者,其中有相當一部分遊客要參觀北京的博物館。去年僅首都博物館一家購票參觀的人數就在15萬以上。記者從北京各大旅行社了解到,故宮、軍博、北京科技館等也與多家旅行社簽訂合同,成爲很多到京旅遊團的必到場館。 

  北京市旅遊行業協會秘書長徐薇指出,博物館對於旅遊業的拉動難以用數據衡量,它更多是一種潜移默化的宣傳和教化作用。通過品牌提昇和精神核心的建立實現對旅遊業的長遠影響。
 
  盧浮宮、大都會等世界知名博物館早已成爲文化旅遊勝地。相比之下,中國的博物館旅遊資源則是處於亟待開發的階段。
 
  讓企業成爲博物館融資的主體 

  “依靠財政撥款徵集文物,畢竟是杯水車薪。”一位博物館負責人如是說。據了解,國外大部分博物館籌措的社會資金能佔到全部資金的1/3左右。在中國,雖有少數企業對博物館進行捐贈,但還沒有形成氣候。
 
  黃琛分析,中國現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公益事業捐贈法》規定,博物館、紀念館、文物保護單位等文物、博物館機構可接受社會捐贈。但目前捐贈者可以享受的稅收優惠很少,這無疑打擊了企業的積極性。
 
  “中國的博物館相對閉塞。一些博物館管理者偏學者化,不了解如何引導企業捐贈。”一鼎軒·彩虹仿真藝術品製作中心董事長吉平說。 

  首都博物館常務副館長韓永認爲,管理者要懂得如何充分利用社會資源。他介紹說,首博將來會在網上公佈捐贈企業和個人捐贈的名單。 

  專家支招 

  博物館可爲旅行社推出年票 

  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旅遊管理學院教授戴斌認爲,旅遊業的發展會爲博物館帶來新的增長空間,帶來新的市場契機,博物館可爲旅遊業提供一種軟性的文化類旅遊資源,兩者應該加强合作,更好結合起來發展。但現在存在的問題是,博物館和旅行社之間祗存在自發的、個體對個體的合作模式,這些也都是以一些簡單的協議聯繫起來,中國還沒有形成統一的制度化管理模式,沒有形成體系長效機制,這樣就不能是本地的博物館和外省市的旅行社進行聯繫合作。戴斌建議,北京的博物館可爲外省市旅行社推出一種年票制度,把對市民的福利提供給其他省市的遊客。 

  今天的文化 明天的經濟 

  文章認爲, 文化是明天的經濟。按照德國社會學家韋伯的闡釋,市場經濟發展洋溢著先進文化的精神氣質。先進文化是推動經濟發展不竭的精神源泉,同時又彰顯著經濟發展的成果。經濟與文化本質上是一種共生互動的關係。
 
  博物館在“非營利”發展框架中,伴著塵封的國寶與浩繁的古籍守望文化,而這些努力,可能成爲未來最寶貴的財富。
 
  但是今天的博物館不應僅僅是文化的守望者。文化的傳承離不開經濟的支撑。經濟的發展也離不開文化的精神輔佐。
 
  中國博物館的主要資金來源還是財政撥款,適當地引入經營已成爲博物館面臨的問題。無論是吸引社會資金注入,還是與旅遊聯姻,抑或衍生品、紀念品的開發銷售,都是博物館在不同領域和角度對於文化産業開發的有益嘗試,博物館需要在社會責任和市場化運行之間建立一種平衡。畢竟文化傳承的意義不僅在於今天對昨天的守望,也關乎創造明天的經濟。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