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6月20日電/《大公報》今日發表社評說,三家巴士公司資方與工會代表經過昨晚的緊急會議後,終於同意加薪百分之一點四及百分之一點八,工會宣布取消今日的按章工作及原定明日舉行的罷駛行動。
社評說,事件能以此「皆大歡喜」的方式解決,實在是一件好事:資方得以平息工潮紛爭,員工獲得合理的加薪,而市民乘客也得以免除巴士罷駛帶來的不便影響,可說是一個「三贏」的結局。事件再一次有力說明:勞資雙方必須互諒互讓、衷誠合作,才能有效解決問題,避免出現激烈對抗和損害市民利益的局面。
事件中,員工的要求是合理和值得同情的。巴士員工已連續多年被凍薪,但因為過去幾年經濟大環境不好,員工也體諒公司的難處,因而默默接受。但前年下半年經濟開始復甦,公司盈利增長,此時如果仍要員工「勒緊褲頭」,就是說不過去的。
社評說,事實是去年經濟局面好轉以來,通脹重現,部分物價及生活開支開始調升;各行各業為順應時勢,已普遍對員工薪酬進行調整,一般加幅為百分之五至七,也有加幅在百分之十以上的,巴士員工要求的加幅百分之四僅是「中間落墨」甚至屬於偏低的,然而卻沒有得到資方的接納,才導致工業行動的出現。
事件中,三家巴士公司的資方,以油價上升或「可加可減」票價機制作為拒絕加薪的理由,是站不住腳的。事實是,三家巴士公司儘管確實面對成本上升的壓力,但每年仍錄得可觀的利潤,而且,隨著跨境業務的全面發展,巴士公司何止不虧蝕,實際上是在「悶聲大發財」的。
社評指出,其中,以經營城巴和新巴的新創建集團來說,去年上半年即錄得十億元的盈利,比前年同期增加百分之二十二。而盈利的得來,主要是受惠於跨境業務,包括收費公路、港口及能源等,來自內地基建業務的收益已佔該公司盈利的六成。隨著未來內地鐵路基建項目進一步開放經營及落實CEPA安排,新創建公司已計劃在內地十八個大城市發展大型樞紐性鐵路集裝箱中心站,盈利前景十分可觀。
在此情形下,即使巴士業務未能達到百分之九點七「許可利潤」的標準,或者未來仍然可能要面對油價上升的壓力,巴士公司又有什麼理由完全漠視員工克己的、微薄的加薪要求呢?只知「?實荷包」,在巨額利潤面前不願和員工分享的公司,不可能建立起良好的勞資關係,最終公司的形象和經營發展必會受影響,明智的決策者不會如此短視。
社評表示,此次事件最後能以協議加薪的方式解決,除了資方及時改變態度外,員工方面的表現也值得一讚。代表三家巴士公司員工和資方談判的汽車運輸業總工會,是工聯會的屬會,前稱「摩總」,一貫切實關心及有力維護巴士運輸業的員工權益。此次談判初期,「汽總」是克制和忍讓的,僅要求資方同意加薪而已,加幅大小可以談,但資方竟回以一次性發給二百五十元「特惠金」,即每月加薪二十元,如此跡近「侮辱性」的所謂加薪,是可忍孰不可忍,「汽總」不得已才一聲令下,而所採的行動亦分階段,先是非繁忙時間「按章工作」,然後才「升級」罷駛。如此有理有利有節,得到乘客市民的諒解和支持,資方不得不讓步。
事件中,特區政府及時表達關注,並呼籲勞資互諒互讓,大家都要為市民利益著想,有助事件最終較快得到解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