紹興産業集群對縣域經濟的啓示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7-25 07:22:45  


  中評社香港7月25日電/未來的世界競爭,很大程度上將是産業集群的競爭。

  新浪財經發表北京視野咨詢中心主任鍾朋榮文章指出,在中國,要提高區域經濟的競爭力,應當從産業集群抓起。紹興紡織業作爲規模較大、比較完整的産業集群,已經表現出明顯的競爭優勢。研究紹興紡織業集群的優勢,對於加快中國産業集群的發展,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啓示之一:産業集群是一種高效的産業組織形式

  20世紀,世界的産業組織形式出現了兩種發展趨勢:一種趨勢是,通過多種橫向和縱向的兼幷和收購,將相關的企業變成自己的控股企業、獨立子公司甚至內部工廠,企業規模越來越大;另一種趨勢是,通過業務外包,將內部的車間或子公司變爲外部的交易夥伴,用市場交易代替産權控制和內部管理,使企業小型化、專業化。

  第一種模式,由於企業規模過大,管理層次過多,委託——代理鏈條過長,導致管理成本和代理成本上昇。許多大企業規模較大,但效率較低、競爭力較弱。

  而後一種模式,由於遠距離交易,交易成本、物流成本都比較高。從尋找交易對象,考察交易對象,到談成交易、運貨、付款等等,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其中有許多不可預測和難以把握的因素。

  産業集群作爲一種産業組織形式,既避免了“一體化”和大集團所導致的管理成本和代理成本過高的問題,又避免了遠距離交易所導致的交易成本和物流成本過高的問題。

  在産業集群區域內,企業面對的是就近的、衆多的原材料供應商、設備供應商,能以更低的成本、更高的要求、更快的速度購買各種投入品,包括各種社會服務和各種人力資源。這種就近、擇優選購,是一種競爭性的配套關係。它既有垂直整合的效率,又有更廣泛的自主性和選擇性。

  啓示之二:産業集群有利於深度分工和形成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産業集群有利於企業之間的深度分工,而深度分工又有利於專而精,有利於提高效率,有利於技術創新。

  一個企業如果在其它地方辦布廠,因爲獨此一家,不得不養一批採購人員,不得不養一批工程師和銷售員。養這麽多機構和人員,不僅費用很大,管理起來更難。正因爲難以管理,許多企業中途夭折。

  在紹興辦布廠就很輕鬆。因爲那裡有數千家企業織布,相互之間就形成了分工:有的專門採購原材料;有的專門修設備,賣設備;有的專門銷售産品。這樣,就沒有必要每個企業都養採購員,大家需要原材料,祗要打個電話,幾分鐘就會送到;也沒有必要都養工程師,需要修設備或買設備,祗要打個電話,很快就會解决;甚至連銷售部也沒有必要養,因爲紹興有一個亞洲最大的紡織品市場,這個市場就是上千家企業共同的銷售部。

  在産業集群區域內,企業的經營模式一般都是“核心能力加外包”。即每個企業都將全部資金、全部精力集中做好自己最有優勢的那一點,把這一點做成全國最便宜、最好,甚至全球最便宜、最好。這一點就是本企業的核心能力。其他工作,包括其他零部件的生産、産品設計、銷售等相關業務,都外包給別的專業公司完成。這樣,每個産品都是衆多企業核心能力的匯總。紹興市在紡織方面的競爭優勢,正是由這些企業的核心能力綜合而成。

  啓示之三:産業集群有利於家族模式發展,而家族模式是當前中國社會一種比較有生命力的模式

  從體制上看,浙江經濟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以家族模式爲主體。這一特點在溫州、台州等地更爲突出。紹興的企業雖然不少都是國有企業改制而來,但現大多數也是家族企業或准家族企業。

  如果把企業比作小孩,把企業的所有者、股東比作企業的父母,把經營或打理企業的職業經理人比作照看小孩的阿姨,則全民所有制企業、上市公司等股份制企業的特點是,“阿姨”們養育的不是自己的“小孩”,而家族企業的特點是自己的“小孩”自己養。結果,“小孩”得到了很好地照顧,得到了精心地呵護。實踐已經表明,在整個中國社會,浙江的“小孩”是養得比較好的。

  紹興全市有5.66萬家紡織單位,從業人員59.2萬人,其中紡織企業3200余家,從業人員38.2萬人;個體紡織單位5.34萬家,從業人員21萬人。這一組數字說明,紹興紡織的主體是家族企業或准家族企業。

  一提到家族企業,人們立即會想到兩個問題:一是規模小。按照人們的一般觀念,大則强,小則弱;二是其管理者能力有限。家族企業的老闆文化程度一般都不高,管理能力自然也不强。

  既然家族企業存在上述兩個致命弱點,爲什麽浙江經濟有那麽强的競爭優勢,爲什麽紹興的紡織越來越有優勢,爲什麽嵊州的領帶能打敗日、韓的領帶;爲什麽溫州的打火機能打敗歐洲打火機;爲什麽義烏的小商品能打向全世界?所有這些問題,從紹興的紡織業分工中都能找到答案。

  紹興的紡織業分工有兩個層次:一是區域間的分工,二是同一區域內不同企業在産業鏈條各環節的分工。

  在同一個縣市或同一個鄉鎮,生産同類産品的企業有數百家或數千家。這些企業在産業鏈條的各環節又進行了深度地分工。這種深度分工從大唐的襪業中可以看得很清晰。

  諸暨大唐鎮有8000多個家庭企業,其中有1000家原料廠,300家縫頭廠,100家定型廠,5家印染廠,300家包裝廠,200家機械配件廠,400余家原料經銷商,600余家襪子營銷商,100余家聯運商,擁有1600多間商鋪的大唐輕紡襪業城等等。正是通過衆多獨立公司的深度分工和協作,環環相扣,使整個大唐鎮成爲一個龐大的“襪業集團”。這個“集團”年産48億雙襪子,産值達90億元。

  正是通過這種深度分工,每個企業祗做産業鏈條上的一兩個環節。這樣,家族企業模式的兩個局限性,即規模小和管理能力差,可以通過外包,通過專業化,通過小企業、大配套加以解决。

  上述問題,紹興人通過産業集群得到了較好解决。

  啓示之四:産業集群使區域經濟具有更强的動力

  在內地做紡織,從織造、印染、運輸、設計、銷售、採購等等,一般都是在一個企業內部完成。這樣,一個企業就要設較多的車間,上述工作都是在各位車間主任領導下完成。

  在紹興,企業內部的車間變成了企業外部的獨立公司,車間主任變成了公司老闆,同一企業內部車間與車間的調撥關係變成了不同企業之間的交易關係。可以這麽講,內地的經濟活動,車間主任是支點,因而可以稱爲車間主任經濟;而紹興等産業集群比較發達的地區,老闆是支點,因而可以稱爲老闆經濟。

  如果把企業的董事長或總經理比作火車頭,把企業的車間、銷售部、運輸部比作火車的車箱,則內地的許多企業一個火車頭拉了幾十個甚至上百個車箱,而紹興的幾十個或幾百個車箱分別由幾十個或幾百個動力很强的車頭帶動,其總動力自然會大得多。

  啓示之五:産業集群有利於節省交易成本

  交易成本包括:第一,尋找交易對象的成本。比如,織布廠要買紗,就需要尋找紗廠。爲了貨比三家,尋找一家還不够,需要多找幾家。需要分別到這些紗廠去看設備,看看産品,然後决定購買對象。第二,達成交易的成本。比如,圍繞價格、交貨方式、結算方式等等,雙方可能存在較大分歧,需要反復的溝通,加上相互又不了解,以防受騙,合同文本需要反復考慮,改了一遍又一遍,結果,一來買就是幾個月,嚴重影響工作。第三,合同執行的成本。在合同執行中,供貨方認爲産品質量符合合同要求,而購貨方則認爲産品質量與合同要求不一致,希望重新供貨,一個來回就是幾個月。特別是貨款的結算,由於中國社會信用狀况不好,不少企業惡意拖欠,供貨方供了貨,購貨方不給錢,再加上中國許多産品嚴重的供大於求,更助長了購買方的拖欠行爲。這種拖欠行爲,也成爲交易成本上昇的重要因素。第四,物流成本。交易距離越遠,交通狀况越差,這方面的成本就越高。

  在産業集群區域內,企業面對的是就近的、衆多的原材料供應商、設備供應商,因而能貨比三家,能以更低的成本,更高的要求,更快的速度購買各種投入品,包括原材料、零部件、機器設備、各種服務,以及各種人力資源。

  在紹興,由於與紡織相關的産業比較完整,比較集中,因而交易成本和物流成本就非常低。

  啓示之六:産業集群有利於企業融資

  中小企業融資難,這是制約企業發展的一個重要瓶頸。目前,中國企業融資的主要渠道是銀行貸款。銀行貸款需要抵押、擔保,恰恰是中小企業,以及大量初創型企業,抵押、擔保物很有限。

  産業集群區域內的企業本來就比較容易貸款。因爲這些企業效益一般都比較好,發展又比較穩定。除此之外,産業集群還有利於開展貸款之外的融資方式。

  首先,産業集群有利於開展融資租賃。

  融資租賃有三個當事人:一是資金者,即融資企業;二是融資租賃公司;三是設備供應商。一般程序是,融資企業提出設備需求,融資租賃公司根據企業的需求購買設備,然後將設備租給融資企業,按月收購租金,設備使用若干年後,一般由融資企業將設備殘值買下。

  發展融資租賃最大的問題是,融資企業如果不能按期支付租金,融資租賃公司將設備搬走,那麽,該設備給誰?

  如果一個地方祗有一家紡織企業,該企業通過融資租賃取得設備後,如不能按期支付租金,融資租賃公司雖然可以將設備搬走,但很難找到下家,設備祗好閑置,融資租賃公司的資金受損。

  而在産業集群的地方,比如在紹興,因爲有數千家紡織企業,融資企業向設備租賃公司租賃設備後,如不能按期支付租金,租賃公司可以將設備轉移給另一家融資企業使用,東方不亮西方亮,融資租賃公司幾乎沒有損失。因此,在産業集群的地方比較容易開發融資租賃業務。

   啓示之七:産業集群有利於形成産業與專業市場的相互推進

  産業集群有利於形成專業市場,而專業市場的形成又會進一步促進産業集群的發展。

  在紹興,正因爲有數千家紡織企業,才形成了年交易額近260億的中國輕紡城。專業市場是衆多同類企業銷售産品的公共營銷平台。正是這種公共營銷平台,又吸引了更多的同類企業在此發展,使産業集群不斷壯大。

啓示之八:産業集群更容易激發競爭意識 

  在産業集群區域內,同種産品不是由一家企業生産,而是由衆多的企業生産,這些企業相互之間自然就會形成競爭。這種競爭都是面對面的,許多同類企業甚至是門對門,戶對戶。

  在紹興,同一種面料都放在當地的面料市場——柯橋市場銷售。誰家價格最低,誰家的質量最優,不是貨比三家,而是貨比千家。價格最低、質量最好的産品就是大家趕超的對象。其他企業必須趕超,不趕超就會倒閉。

  在紹興的紡織業集群內,如數千家面料企業,大家所處的環境都一樣:區位優勢一樣,運輸條件和物流成本一樣,原材料價格一樣,使用的設備一樣,工資水平一樣。爲了使自己的産品比衆多本地同行的産品成本更低,質量更好,花色品種更有特色,就需要動更多的腦筋,就得有更好的創意。而一個好的創意又很難長期獨享。通過人員的流動,用戶之間的串連,好的創意很快就會被當地的同行學會。企業要想求得長期的領先,就得不斷地創新。於是,整個産業集群區域內的創新壓力節節昇高。

  啓示之九:産業集群有利於招商引資

  在紹興創辦與紡織相關的企業,無論原料的採購還是産品的銷售,都有專業市場幫助完成;熟練工人滿街都是,招工也是一種很容易的事,因而創業的成功率非常之高。這樣的優勢,自然會吸引更多的人選擇在紹興而不是在其他地方創辦紡織方面的企業。紹興進行這方面的招商引資,成功率自然會高得多。

  産業集群本身就代表著市場和商機。紹興數以千計的紡織企業和數以萬計的紡織單位(個體戶、家庭工廠),爲相關産業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在紹興無論辦印染廠還是辦機械廠,無論是做服裝設計還是搞面料運輸,都有大量的商機。正是這些商機,吸引著更多的外來投資大量流向紹興。

  産業集群因在國內外有廣泛的知名度,也有利於招商引資。在一個沒有知名度的縣市,要吸引人們到那裡去辦紡織廠十分困難。因此,不得不在地價、政策等方面做出極大的讓步。而産業集群的縣市,已經形成了比較清晰的産業概念,國內外形成了一定的知名度。這種專業化的概念加上知名度,就使區域經濟縣有一定的品牌效應。

  啓示之十:産業集群是最好的孵化器

  産業集群是一種很好的項目孵化器和企業孵化器。一些有眼光的人能不斷地在這裡找到投資的空白地帶。正是對這些空白地帶的投資,使紹興的産業配套體系和服務體系日趨完善,産業鏈條不斷延長。

  如果沒有産業集群,每個企業都是孤軍奮戰,事無巨細,都得自已張羅,自己要採購原材料,要買設備,修設備,要印染,要做後整理,要賣産品,等等。對於一個經驗豐富實力很强的企業家,可能會勝任。但對於一個從來沒有做過管理,從來沒有面對市場,更不懂紡織,且資金實力又不强的農民來說,他就很難成功了。

  紹興紡織集群是中國乃至世界紡織企業最好的孵化器。凡是想在紡織領域創業的人士,在這裡最容易獲得成功。

  之所以說紹興是紡織企業最好的孵化器,因爲這裡有非常完整的産業配套體系,有幅射範圍最廣的市場銷售體系,有反映最靈敏的信息體系,有優質廉價的專業人才供應體系,有對紡織産業比較內行而高度重視的政府服務體系。

  在産業集群區域內創辦企業,不僅進入成本低,退出成本也低。由於同類企業有數百家或數千家,個別企業因經營不善而倒閉,或者因産業結構調整需要出賣,包括出賣部分資産,很容易就能找到買者,因爲有許多優質企業急需要擴張,兼幷和收購本地企業正是他們低成本擴張的最佳方式。

  啓示之十一:産業集群有利於治理“信用缺失症”

  信用缺失是中國當前市場經濟中的一大頑症。媒體報道,“信用缺失症”造成市場交易中的無效成本已佔到中國GDP的10%到20%,直接和間接經濟損失每年高達5855億元。在信用嚴重缺失的情况下,區域性産業集群是降低交易成本,避免缺信損失的有效措施。

  在産業集群區域內,各企業的老闆本來就相互熟悉,有的是從小一起長大的夥伴。長期的業務交往,更進一步增進了彼此的友誼和信任,人與人之間因地緣、親緣再加上商緣,結成了相互幫助,相互信任的友情網,企業之間交易活動正是在這種友情網的基礎上進行的。在這樣的情况下,企業之間一般不會發生造假、欺詐、惡意拖欠等失信現象。

  啓示之十二:産業集群能使一個區域成爲學習型組織

  産業集群作爲一種學習型組織,其知識來源于主要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來自供應商。紹興某家企業率先從國外引進一套最先進的設備,在集群內立即會形成沖擊波,其他企業不得不跟著引進相同的設備,不得不掌握新設備的性能、操作方法。

  二是外國客戶。在紹興,每天都1000多位外商直接來訂貨。外商向紹興的加工企業提供一套新訂貨樣品,也就給整個紹興提供了一種新的産品信息和市場需求信息。更不用說來自世界各地的經銷商經常往來于紹興,頻繁的交往中,給紹興的企業家傳遞了大量信息和知識。

  三是本地企業之間的經驗傳遞。實踐出真知。本地企業家雖然文化水平不高,但長期的實踐,使他們積纍了豐富的經驗,其中一些善於發明,善於創新的人,必會經常發明出一些大大小小的新工藝、新方法、新款式。這些創新在集群內很難保密,每一點創新很快就會成爲集群的共有資源。

  啓示之十三:産業集群有利於科研和教育轉型
  
  從紹興縣的紡織集群可以看,科研已經構成了産業集群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因爲同一個地方有幾千家紡織企業,加上企業之間競爭激烈,大家對花色、款式、用料、加工方式等等,具有强大科研需求,正是這種需求,使紹興成長起了一大批有實力的民營科研企業。這些企業不是靠財政補貼爲生,而是把科研成果作商品出售,從中獲取收入。這不僅使科研企業能快速發展,同時進一步促進了集群內的深度分工。有了這些專業化的民營科技企業,一般紡織企業就沒有必要每家都設一個科研部門,都養一批人進行産品和技術設計。大家需要新産品、新花型,花錢買就行了,這比自己設一個部門研發,更經濟、更有效率。

  正因爲紹興的紡織企業多,規模大,在國內外影響大,雖然是一個縣,但對國內一些高層次的科研院所和知名專家也具有較强的吸引力。因此,紹興縣虛擬紡織科學研究院吸引了香港理工大學、中國紡織科學研究院、東華大學、蘇州大學、浙江絲綢科學研究院、上海紡織科學研究院、浙江大學、華中理工大學、上海合成纖維研究院、浙江工程學院、武漢紡織工學院、西北紡織工學院等一大批國內一流的科研院所。所謂虛擬科學研究院,即祗要紹興縣有項目需要研究,大家召之即來,隨叫隨到,全力以赴爲紹興縣服務。紹興爲什麽有這麽大的吸引力,就是因爲産業集群。

  啓示之十四:産業集群有利於創立區域品牌

  在激烈競爭的市場經濟社會,不僅産品需要品牌,企業需要品牌,就是一個城市,一個縣也需要品牌。

  産業集群有利於創立區域品牌。一提到家電,人們就想到順德;一提到五金,人們就想到永康;一提到打火機,人們就想到溫州;一提到領帶,人們就想到嵊州;一提到襪子,人們就想到諸暨大唐;一提到紡織,人們就會想到浙江紹興。

  紹興對於國內外的服裝企業來說,意味著規模最大、品種最全、價格最低、運輸最快、服務最好的面料採購地。祗要採購面料,他們第一個想到的就是紹興。對於那些計劃創辦紡織業及相關産業的投資者來說,紹興意味著較好的投資場所。在這裡投資,配套環境比較完善,成功率比較高。對於供應商來說,紹興意味著較大而且較爲集中的市場,大家都會將最好的設備、最好的原料、最好的設計送往紹興。對於紡織類的人才來說,紹興則有意味著施展才華的最好舞台,祗要到紹興,多大的本領都會有用武之地。

  目前,紹興作爲中國紡織業的一張名片,其影響力已經由國內擴展到全球,由業內擴展到整個社會。隨著紹興區域品牌影響力的進一步提高,紹興的紡織業集群將會得到更快的發展。

  啓示十五:發展産業集群,首先要進行産業定位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在現代信息爆炸的社會,不僅一個企業需要創品牌,一個城市也要創品牌。

  美國有兩位很有名的品牌專家,叫里斯和特勞特。他們合寫的《定位》一書在中國十分暢銷。所謂定位,就是在消費者的大腦中要佔據一個位置。

  作爲一個城市,要想在消費者心目中佔有一個位置,要麽你有非常獨特的自然資源。例如,海南的三亞,因獨特的氣候,全中國人都把它作爲冬季旅遊的首選之地;要麽你能創造出後天的産業優勢。而産業集群最能使一個城市創造出産業優勢。正是因爲産業集群,使紹興迅速成爲中國的紡織品生産基地;又正因爲有紡織集群的優勢,使紡織在全國甚至在全世界人們心目中有了非常明晰而又非常牢固的定位。紹興是什麽?紹興是全世界紡織品生産基地和交易中心?既然如此,全世界哪里的紹興品生産得最好,最多,最便?當然是紹興。既然如此,要投資創辦一個紡織品企業,要採購紡織品進行經銷,要做一個象樣的紡織品設計師或工程師到哪里去?當然去紹興。

  這就是定位的結果。

  作爲一個城市,定位首先是産業的定位;要取得定位的成功,必鬚發展産業集群。

  啓示之十六:發展産業集群需要“四千精神”

  紹興的確具備了發展紡織産業的種種資源環境和人文環境。但在中國,特別是在中國南方,具備紹興這種自然條件的地方很多。最根本一條,是紹興象東南沿海許多地方一樣,在文化上具有三大特點:

  其一是打拼文化。《愛拼才會贏》,這雖然是一首閩南歌曲,都唱出了東南沿海人的共同特徵。在溫州,曾經有比較有名的“四千精神”,即走遍千山萬水,說遍千言萬語,想盡千方百計,歷經千辛萬苦。 “四千精神”,是整個浙江人的精神。正是有了這種精神,這些地方的人總想找點事情做,即使不做紡織,紹興人也會做其他某種産品,也會努力把其他産品做成産業集群。

  其二是趕超文化。在紹興等東南沿海地區,大家你追我趕,誰都不甘落後,誰都不示弱。你辦了紡織廠,我也要辦個紡織廠;你從德國買一台設備,我也要從德國買一台設備;你的紡織出口,我的産品也在出口;你賺1000萬,我一定要超過你,一定要賺1500萬。就這樣,大家你追我趕,在20多年前有那麽幾家紡織企業做示範,在20多年後一下子冒出了幾千家紡織企業,從而形成了産業集群。

  其三是商本位文化。在東南沿海一帶,商本位文化比較明顯。溫州曾有幾位副市級幹部下海,這在中西部地區是不可想象的。

  啓示之十七:發展産業集群需要兩個積極性

  産業集群本來是市場競爭和企業選擇的結果,但從紹興産業集群的發展過程看,産業集群是政府指導下的産業集群。離開了政府的正確引導,紹興的産業集群可能不會有今天。

  從紹興紡織産業集群的發展過程看,産業集群離不開政府的引導。特別是在産業集群發展的初期,企業的規模都很小,許多企業老闆都是剛丟掉鋤頭的農民,即昨天是農民,今天辦了紡織企業,對整個行業的發展情况,特別是對世界紡織産業的發展趨勢了解甚少。更重要的是,這些人宏觀分析和戰略思考的能力比較差,完全由他們來選擇,可能會出現衆人的錯誤决策。

  相比之下,政府官員,由於素質比較高,加上走南闖北,信息量比較大;更重要的是有較强的宏觀分析能力和戰略决策能力,因此,在産業集群發展的初期階段需要一個有爲的政府,需要有一批强有力的且極端負責的政府領導。

  但當産業集群發展到一定階段後,比如紹興紡織經過近20年的發展,一大批企業家都成了業內專家。特別是那些規模比較大的企業老闆,他們幾乎跑遍了世界各地,再加上本人的素質比較好,有非常好的行業感覺。在這種情况下,讓企業家作爲産業集群的决策主體,政府主要當參謀,當助手,可能是最佳的選擇。

  因此,這時更需要一個無爲的政府。這時的經濟管理模式或者可稱作市場經濟爲主,政府指導爲輔。

  啓示之十八:如何防止産業集群轉移

  紹興紡織産業是否會轉移,如何避免轉移,這已是擺在紹興市政府和企業家面前的一個現實的問題。

  紹興紡織作爲一個大集群,本來就是從別的地方轉移過來的。之所以轉移到紹興,是因爲紹興更具成本優勢,其中最主要的是人工成本。

  加工工業的梯度轉移,這是世界産業轉移的規律。機械、服裝等許多加工業都是如此,面料生産也不例外。問題在於,紹興如何儘可能延長紡織産業在本地存在的時間;同時要研究面料生産加工業轉走之後,紹興人干什麽?

  延長面料産業在紹興存在的時間,主要辦法還是進一步完善産業集群。産業集群的優勢,歸根到底還是成本的優勢。因爲産業集群,因爲産業配套環境好,才使得紹興紡織的生産成本在全國最低。祗要這種由集群所帶來的成本優勢大於中西部地區因地價和工資低所帶來的成本優勢,紡織産業就不可能離開紹興而轉移到其他地方。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