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以正:等馬登高一呼,全台響應那一刻...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10-24 14:11:53  


  中評社香港10月24日電電/聯合報今天發表台灣退休外交官陸以正的文章說,英文裏有個片語“砲火下的洗禮(baptism of fire)”,源自新兵初上戰場,生平頭一次親歷敵方猛烈砲火射擊,生死僅一線之隔,對人所造成的影響。少數會被嚇得屁滾尿流,甚至精神失常被送回後方治療。其餘在經歷這場震撼教育後,會自然而然地調整心態,幾天後,從呼嘯聲就能知道砲彈大概會落在哪裏,一夕間變成了老兵。

  文章說,從去年八月當選國民黨主席起,馬英九成為媒體寵兒,到年底縣市長選舉大勝,那陣旋風的威力達於極點,所至之處,無人敢擋。但一年蜜月期剛滿,他頭頂的光環已大幅褪色,眼看國民黨北高市長選情直直下跌,許多名嘴與泛藍熱心人士指責他魄力不足,要他為年底敗選負責的呼聲竟已從各個角落裏冒出來。

  馬英九目前的困境,其實一點也不奇怪,因為它正是每位領袖必經的成長過程,英文片語作“成長的痛楚(growing pains)”。要度過這段時期,他必須使民眾瞭解,他不僅是張“乖乖牌”,如到關鍵時刻,他有能力與決心做出正確的決斷。

  陸以正的文章說,馬市長雖然從政三十年,從“總統”秘書、“法規會”主委、“法務部長”到台北市長,他的個性與所扮演的角色把他塑造成一個奉公守法的“循吏”,他自己也珍視這頂“法律人”的方帽子。但政治人物有時必須權衡得失,分辨大是大非,而不拘泥於細微末節。蔣中正曾任用過很多在政治上反對他的人,如胡漢民、閻錫山、李宗仁、李濟琛、白崇禧之流,對他的威望與權力絲毫無損;這是馬主席該思考的第一點。

  其次,以馬今日的共主身分,若必須對北高兩市候選人作必要調整,以確保泛藍不致分裂,拔除民進黨南部最大的票倉,南北都穩操勝算,就不必怕人責備他昨是而今非。民主政治的最高目的就在透過選舉贏得政權,不應拘泥於“遊戲規則”,而把勝利拱手讓人。

  又如所謂國民黨本土派的奇怪主張,要馬英九少去南部助選,免得惹火深綠選民,更是荒唐透頂。馬英九應力排眾議拿出魄力,做幾件對泛藍整體有利的興革,而非讓地方舊勢力牽著鼻子走,鞏固他們勾結官商,玩那套綁標拿回扣的老把戲,才配談改造國民黨,團結反對貪腐的泛藍以及新公民運動群眾。

  最後,官僚政治不僅存在於政府機關,各級黨部裏的官僚氣息往往更重到令人窒息的程度。馬接任主席後,中常委改由黨代表直選,常會也移師中南部各縣市舉行,都值得讚賞。但外界注意到,常會逐漸變成了演講會,有分量的常委發表意見後,主席往往裁示,把問題交有關單位議處;以致兩蔣時代中常會的龐大權力,漸漸被主席聽取中央黨部各單位主管報告工作的“中山會報”取而代之。

  陸以正說,總而言之,馬英九今天民調雖然低於百分之五十,不值得憂慮,因為他任事風格確實有引人懷疑的地方。另一方面,泛綠也不必高興得太早,等馬經歷完他的成長過程,變得更成熟更有政治智慧,只要他登高一呼,全台都響應那一刻,才是解決藍綠紛爭的最後時間。 


    相關專題: 臺北、高雄市長選舉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