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6月10日電/6月8日《人民日報》報道,國資委公佈了《關於規範中央企業負責人職務消費的指導意見》,要求今後央企負責人用車、出國考察、業務招待等職務消費將受到嚴格控制,其中一個重要措施是提高消費透明度,聽取職工意見,定期公佈。
紅網發表評論文章指出,實事求是地說,這是一個遲到的《意見》,“千呼萬喚始出來”。不過,“遲到”總比“缺席”好。
文章稱,長期以來,莫要說央企負責人,不管哪一級的,祗要是“公”字號單位的負責人,其職務消費大多都是一筆說不明、擺不出、理不清的“糊塗賬”、“猫膩賬”,有的甚至是“腐敗賬”。“風花雪月任揮霍,吃喝嫖賭全報銷”,是群衆爲某些老總和黨政機關領導人職務消費的諷刺性概括。記得媒體曾經披露一個女貪官,連衛生紙都公款報銷,幷恬不知耻地說:我是黨的人,理所當然一切都該由黨報銷。“公”字號單位頭頭腦腦的職務消費,是個無底的黑洞,填進去的不是國家的錢,就是集體的錢,盡皆民脂民膏,早已衆怒紛紛,民怨沸騰。這黑洞實在是不堵不行了,不能再任其再黑下去了。
文章分析,爲什麽職務消費容易“黑無底”?首先,是現行的財務管理制度的缺欠所致。領導“一支筆”作主,咋簽咋報,咋批咋辦,常常是領導自己花銷的票據自己簽字進賬。如此,個人專斷,毫無制約監督,想不黑也得黑,甚至想不腐敗也得腐敗。因爲誰都不是聖人神仙,誰都有趨利的本性。
職務消費無一定標準,“靈活性”太大,是造成其“黑無底”的另一個重要原因。特別是“一筐拎”、“一攬走”的報賬法,更使其“靈活性”漫無邊際。一張“招待費”的票據、一張車輛“修理費”的票據、一張“考察費”的票據……動輒數百元、數千元、數萬元,甚至十幾萬、幾十萬元,鬼知道買的啥、吃的啥、修的啥?各種“虛擬”項目、品名報賬的鬼把戲,人們已經司空見慣,見怪不怪,其背後潜藏著的不是違規違章,就是不正之風,就是營私腐敗。
“封閉運作”、“暗箱操作”,是造成職務消費“黑無底”的第三個重要原因。目前一般報賬流程都是“ 三點式”:“經辦——領導——會計”,甚至是“兩點式”:“會計——領導”,而且會計多是領導“信得過”的人,信不過者也干不成或者干不長。就這麽樣的不見光不透風的“秘密”或“詭秘”的“小圈子”,職務消費怎能不出問題?怎能不滋生腐敗?
文章表示,職務消費看似痼疾頑症,其實根治幷不難。“陽光”、“公開”,是一切不正之風和腐敗行爲的克星。祗要切實做到把職務消費公諸于衆,要求明細,而不是大而化之的匯總數,是真是假,有無猫膩,群衆一瞅就明,再想搗鬼就難了。同時完善組織檢查監督和群衆舉報制度,幷實施嚴肅的追究制。職務消費的問題一經查實,决姑息遷就,該退賠的退賠,該處分的處分,涉及經濟犯罪者則繩之以刑。果如此,職務消費自然就會逐漸清楚清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