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11月13日電/昨日是孫中山先生誕生一百四十周年,各地紛紛舉行紀念活動。孫中山先生生前曾立下偉大的強國宏願和建國方略,在當時或被視為天方夜譚,但在今日回顧,其宏願和方略中的不少項目,已逐漸在中國土地上實現。香港《大公報》今日發表社評,檢視先生宏願與方略的實現進度,並思考中國未來的路向。
這篇題為〈孫中山強國宏願正在實現〉的社評表示,時至今日,環顧海峽兩岸和海內外,孫中山三個字,仍然是所有炎黃子孫最尊敬、最無爭議性的一個“共同人物”,其影響力超越一切黨派之爭和政治分野。
所有中國人都尊敬孫中山,原因只有一個,就是孫先生愛國、救國,畢生致力為中國尋求強國、富國之路。中國人祖祖輩輩的夢想,不就是一個團結、富強、統一的中國嗎?
社評指出,海內外全體中國人懷著崇敬的心情紀念孫先生,一方面欣慰於孫先生當年夢寐以求的富強中國、不再受外國欺凌的中國、可以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中國,已經出現在世人眼前;而另一方面,大家懷念孫先生、追思孫先生,是希望能更好建設一個民主、法治、富強的中國,以及早日完成統一。
昨日胡錦濤在紀念大會上指出:今天,能夠告慰於孫中山先生的是,舊中國積貧積弱的狀況已經一去不復返,中國人民的生活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輝前景已展現眼前。
社評認為,以胡錦濤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完全有資格在孫中山先生遺像前響亮地說出這番話。連日在一些紀念學術研討會上,多位與會學者均以孫先生當年的《建國方略》、《實業計劃》為藍本,與今日的建設實況進行“盤點”對照。在這些經略宏圖中,孫先生曾經提出,要建設北方、東方、南方三個大港,“使與紐約等大”;又提出要興建五條貫通全國的鐵路大幹線,包括青藏高原鐵路,“其工程極為繁難,費用亦甚巨大”;還有長江上游三峽水利開發,“當以水閘堰其水,使舟得溯流以行,而又可資其水力”、“可以發生三千餘萬匹馬力的電力”。
放眼今天,以京塘港為中心的北方港,由上海、寧波、南通、連雲、洋山深水港等組成的東方港,由廣州、深圳、蛇口組成的南方港,以及青藏鐵路、三峽工程,所有孫先生當年被一些人抨擊為“浪漫空想”的偉大構思,均已一一變為現實。“先生應無恙,當驚世界殊”,只要再過個幾十年,神州新貌,恐怕已非孫先生當年《建國方略》所能設想、預見的了。
社評強調,未來中國人民要進一步告慰於革命先行者的,不僅是港口、鐵路、橋樑水壩的建設,而是統一大業的最終完成。“統一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日前發生在台北“總統府”外的“天下圍攻”,孫先生如泉下有知,能不對陳水扁的謀取私利、倒行逆施感到憤慨。
社評強調補充,香港與孫中山先生早年的求學、習醫和革命草創時期的活動有密切關係,此一段史實,是香港的歷史財富,更是港人社會的精神財富。此一段歷史,既可作為香港獨特歷史地位和作用的重要佐證,更值得港人深思其中的意義,為更好落實“一國兩制”、為參與國家的富強統一大業作出應有貢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