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立之已向國家教育部和科技部部長提出建議,希望在一國兩制之下,有很多合作方式。 |
中評社香港4月15日電/香港會否被邊緣化而走下坡繼續成為話題,當中涉及社會人才這個關鍵問題。香港大學校長、世界頂尖科學家徐立之點出,香港人力資源架構疏鬆有漏洞,基礎欠缺生產和工業人才、頂層未見世界尖端科研,並非「穩固金字塔」,只流於「沙灘堡壘」,一旦沒有「水」(外來資源)便坍塌崩潰,長遠難以倚靠。香港要站得穩應結合內地,由內地主力生產和應用研究,香港集中高層次科學研究。
香港《明報》報道,身兼港府策略發展委員會成員的徐立之,日前接受媒體訪問時談及香港高等教育的發展,以及中、港兩地在教研領域的合作契機。他指出,先進國家如英國、美國和澳洲等,人力資源架構有如堅固的金字塔,塔尖代表一流學者進行尖端的科研項目,研究領域可以天馬行空,與現實社會脫節;金字塔底部代表大批生產人才,負責應用研究、產品開發和生產工業。
反觀本地科研項目則過分注重實用價值,鮮有深入、尖端的研究,金字塔不夠尖;加上經濟轉型,生產及製造業北移,金字塔底部相當狹窄。徐立之形容,香港人才金字塔僅是一幅牆,又或者是沙灘堡壘:「在沙灘上建堡壘,不斷用海水灌濕,沙堡壘可以聳立,但一旦沒有水就會倒下—水即是錢!」
針對本地人力架構鬆散,他建議香港教研發展應與內地銜接———塔尖部分,由國家訂定重點研究領域,兩地頂尖學者共同發展尖端科研,塔底部分由內地進行生產和應用研究,兩地合力打造完善穩固的「人才金字塔」。
徐立之已向國家教育部和科技部部長提出建議,希望獲兩地政府支持:「在一國兩制之下,有很多合作方式,例如國家科技部批准在港大成立兩所國家重點實驗室,已將香港的研究提升至國家層面,望有更多合作。」
徐立之批評,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一併撥發教育和研究經費的機制不合時宜,建議參照澳洲和美國等地,區分教育和研究撥款,中央訂定重點研究領域,如醫學、科技、人文等由大學公開競逐。
他說:「一方面讓研究型大學競逐更多研究經費,另一方面令研究項目更配合社會發展需要。」他亦指出,教資會轄下研究資助局每年5億元研究經費分配予八大院校,總額佔本地生產總值僅0.5%,與一般先進國家每年2%相距甚遠,促請政府「加碼」。
雖然近年大學備受政府削減大學經費困擾,但港大近年晉身「學界籌款一哥」,自2000年至今累積籌得30多億元,能否彌補削資損失?「私人捐獻不是用作補救政府不足,而是發展對社會有貢獻的研究工作。大學的經費,始終是政府責任的一部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