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5月9日電/全球第二大證交所東京證券交易所面臨著一個難題。
國際金融報发表戴維·特納文章評論道,該證交所正急于將自己作爲一家真正的國際化證交所進行推廣。因此,它正在努力推動外國公司來此上市。
東京證交所上市推廣負責人齊藤浩一表示,他們一直在著力勸說越來越多的亞洲企業來此上市。這偏離了先前把精力集中在西方藍籌公司上的方針。
這家證交所也很熱衷于徵募那些尚未在其他地方上市的公司,這樣做的理由是,一地上市更有可能提高公司股票在市場中的流動性。
一位東京證交所發言人甚至表示,外國公司上市是使東京證交所成爲國際化證交所的要素之一。
不過,自2001年以來,祗有兩家外國公司在此上市。這樣的記錄可算不上很國際化。
然而,儘管東京證交所努力糾正這種狀况,駐東京各跨國企業的投資銀行家們仍然不太相信狀况會有任何改善。大多數人認爲,東京證交所加大了外國公司上市的難度,超越了其必要的水平。有些人表示,即便一家公司設法通過了這一過程,微不足道的回報也抵不上它所付出的全部辛勞。
東京的投資銀行家們告訴客戶,如要考慮上市至少會耗時6個月,還不如考慮一年的時間更爲現實。他們補充稱,所花費的時間甚至遠遠多於一年。
一位曾在倫敦工作的東京銀行家將這種狀况與倫敦證交所通常 3個月的上市時間進行了比較。
東京證交所上市必需的官方審核期通常爲4個月,相比之下,倫敦證交所僅需幾周時間。這位銀行家哀嘆道:“我不明白爲什麽要花這麽長時間。”
在東京證交所上市需要這麽長時間嗎?上述銀行家將上市過程描述爲“複雜而刻板”,這與其他銀行家的抱怨相互呼應,這些銀行家表示,如果東京證交所對上市公司的要求再靈活一些,上市幷不需要這麽長的時間。
然而,有些銀行家對東京證交所的處境表示同情。他們稱,東京證交所發現自己處於進退兩難的境地,因爲與許多海外證交所不同,東京證交所同時還要扮演監管者的角色。
他們表示,東京證交所不得不進行更多的審核、花費更長的時間做這些事情,因爲,其身上的負擔更重。
如果在美國或英國,一家運營不善的公司破産、讓投資者落個兩手空空,股東們可能對這家公司的管理層最爲氣憤。而在日本,股東們首先要怪罪的很可能是東京證交所。
某東京投資銀行家將這種情况歸咎於一個更爲寬泛的日本文化問題:“日本人的心理是,我們是受政府保護的,所以人們指望有人照顧他們。”
確切地說,遊戲規則應該是“投資者必須照顧自己”。但是,“投資者需謹慎”的心理在日本仍未根深蒂固。
但這位銀行家也認爲,在對那些希望上市的外國企業提出要求方面,東京證交所可以更靈活一些。她援引了東京證交所的要求爲例,該證交所規定,在東京證交所一部上市的企業,應該能够證明自己最少擁有2200位股東。由於某些國家在股票登記方面的規定要寬鬆得多,這些國家的企業在滿足此項要求上的難度比日本企業要大。
她還表示,東京證交所規定,一家上市公司的執行董事不能擔任其他企業的董事,這對於許多西方企業來說也難以做到。
但即便消除了這些障礙,對於在日本上市能有多少好處,人們也是衆說紛紜。
從理論上講,東京證交所可以爲外國上市企業提供一些令人眼饞的優勢。“這裡是全球第二大股市,這是在此上市的一大推動因素”,日興花旗證券資本市場董事總經理加雷思·萊克表示,“這裡有巨大的流動性,還有大量資本可用於證券投資。”
對於背負高額日元債務的企業而言,順利在此上市可以降低資金成本。
一直以來,企業都可以通過上市募集到大量資金。
不過,上市之後的階段幷不那麽順利。企業希望自己的股票被人交易,以支撑股價。
問題在於,這一點在過去做得幷不成功。東京證交所早在1973年就建立一個單獨的外資板塊,鼎盛時期曾有127家企業,其上市要求沒有日本國內企業那麽繁瑣。
但是,該板塊的交易量幾乎接近于無,去年東京證交所放弃這一系統,將該部門的企業合幷至主板市場。
一位銀行家建議東京證交所,將在該證交所上市的外國企業納入其東證指數之中,這可能會刺激以該指數爲基准的投資基金的買盤。
但東京證交所一位發言人幷不贊同這種觀點,稱這不符合國際通行做法。
除上述所有障礙之外,東京證交所近來屢次出現系統問題,也爲外國企業上市製造了新的障礙:作爲一家進行股票買賣的交易所,外國企業對東京證交所內在的可靠性存在憂慮。
銀行家們希望,該證交所最近的管理層重組將解决這個問題。但正如一位心存疑慮、感到泄氣的銀行家所言:“大家尚未形成共識。鑒於這是在日本,所以需要很長時間才能形成决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