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5月9日電/聯合晚報今天發表社論指出,陳水扁這次出訪,平心而論,若沒鬧出“不過境美國”的風波,這場出訪,根本沒新聞性。陳水扁口口聲聲“拚外交”,但這種外交,替台灣人“拚”出哪些新天地?
社論說,台灣人應該大聲問:什麼時候開始,“實質外交”變身成“金援外交”?什麼時候,“過境外交”成了領導人出訪的重心?又是什麼時候,“國安”系統竟主導了領導人的出訪過境,讓“外交部”變成“外交二軍”,只安排飲食起居?
社論批評說,陳水扁嘴裡的“拚外交”,為台灣拚出國際地位的提升嗎?沒有。台灣人對邦交國的認識瞭解,多增加了一分嗎?看不出來。過境阿不扎比等所謂的“外交突破”,為台灣與這些國家的後續關係,累積過進展了嗎?答案仍是,“莫宰羊”不知道!
李登輝時代,玩玩“過境外交”,因為新鮮,大家還蠻感興趣的。可是一玩再玩,邊際效用遞減。陳水扁上任後,接收李登輝的“國安”班底,照舊玩老把戲。但錢從哪裡來?錢又跑到哪裡去?這些問題依然得不到新思維。搞到邦交國的媒體爆料,金援被政客中飽私囊,被挪移至其他項目使用。這些新聞一鬧再鬧,台灣人還會對陳水扁“拚外交”感到興奮嗎?
社論說,這次出訪看到邦交國總統公然喊價,陳水扁順勢回應,這種畫面是多少交易換來的“情誼”?陳水扁覺得虛榮,別人倒覺得十分無聊而肉麻。
一如往常,出訪本身沒有新意,關鍵仍在“過境美國”。但去程已經繞道阿布扎比了。回程呢,現在再傳出“不當美國龜兒子”的說法,看來,是吃了秤鉈鐵了心,就是要跟小布什總統“硬碰硬”了。
社論說,陳水扁若真這麼幹,那倒也是“有去有回,一以貫之”,不能不佩服。不過,美國早就放過話了,此次不過境,以後也甭想過境了。硬到底的陳水扁,已經把“過境美國”的機會,給三振出局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