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7月19日電/台灣政治大學國關中心研究員兼亞太所長蔡逸儒今天在聯合早報撰文說,在臺灣在野罷免陳水扁失利,檢調單位避重就輕、切割辦案之後,許多臺灣民眾對臺灣的政局發展、朝野政黨、政治人物真是失望到了極點。有些臺灣民眾甚至氣得真想採取玉石俱焚的做法,大家就不相信喚不回公理與正義。
蔡逸儒文章表示,過去幾個月裏,他就一直鼓吹不但要有體制內的司法追訴,還要配合上體制外的街頭、學生及社會運動,才能把陳水扁給趕下臺去。當時也曾簽名參加學界連署,要求陳水扁知所進退,希望能給大學生一些示範作用,產生擴散效應。但只要陳水扁及民進黨一祭出保衛本土政權及藍、綠與族群議題,一切就給打得煙消雲散。
期間,他也曾多次鼓吹藍軍要分化、利用、擴大綠色陣營的內部矛盾,痛責從李遠哲、澄社成員以降,那些不要臉的自由派親綠學者,以及部分媒體從業人員,質問他們的道德是非標準何在?難道本土政權就能貪污、腐敗,民粹、愛台就能取代公理、正義?結果還是一切泥牛入海,並無作用。讓人氣結。
蔡逸儒表示,雖然他講得都對,反映的也是許多學界中人及一般民眾的感受,但只要批評重了一些,臺灣媒體都不敢也不能刊登,只能透過國際媒體、外國駐台人員來平衡民進黨的詭辯,所幸多數文章也還能在新加坡、香港媒體發表,透過網路在海外其他地區傳達,但一想到其他一般臺灣民眾是有筆不會寫、有嘴無處說、有怨無處發,他們才真是有夠鬱卒。
西諺有雲,遲來的正義不是正義。話雖如此,但某些臺灣親綠及自由派學者突然于本月15日發表聲明,對民進黨提出諍言,呼籲陳水扁下臺,有人甚至痛責陳水扁是個慣于說謊的無賴,蔡逸儒自己對此雖然並不十分滿意,如要無限上綱,也可以合理懷疑他們的動機和目的,只是想要棄扁保黨,並未真的悔過。但本著與人為善的信念,他基本上還是願意予以適度的肯定。
蔡逸儒指出,其實,對許多臺灣民眾來說,那些配合當道積極參與、違法亂紀的人固然可惡,但那些消極縱容、默不吭聲的人也是共犯,兩者只有程度的差別,並無本質的不同。民主尤其不等於民粹,愛台不等於貪瀆,臺灣的民主固然值得珍惜,愛護臺灣雖屬當然,但民主與愛台之間和其方式仍有太多討論的空間。
蔡逸儒稱,還記得幾年前,陳水扁身邊重臣同他曾經一起出境宣講。蔡逸儒一路與彼等在國外激辯,結果某當事人私下表示,蔡逸儒某些觀點有其可取之處,詢以願否和陳水扁見面,可以代為安排,云云。蔡逸儒當時就以道不同不相為謀,相見不如不見,當下予以拒絕。人總要活得有尊嚴,是非對錯之間還是應該有所堅持。
親綠學者及政治人物不應該以為自己就代表正義,自己就是正義的化身,然後就可以指責對手,甚至操弄族群問題,把民主搞成民粹,而且還自以為是至高無上的價值標準,只要同自己立場不同就是賣台、不愛臺灣,就是中共同路人。蔡逸儒質疑當年那些親綠學者為什麼都不敢對此有所批評?不是他們的縱容,臺灣豈會搞到今天這個局面?
文章說,想要問的是,今天這些學者的見解也並不比人高明,過去別人對陳水扁及民進黨的批評都是“有顏色和目的”,為什麼就只有他們才有資格叫陳水扁下臺?真是令人難以接受。
蔡逸儒指出,陳水扁打贏了反罷免的戰役,但可能輸掉整個戰爭。如今禍起蕭牆,有人打著綠旗反扁,在樹倒猢猻散之前,未來可能會有更多所謂重量級綠營人士,如李登輝、林義雄、民進党前主席、綠營行政首長、民意代表加入戰火,一方面切割,一方面自保,一方面奪權。我們倒要看看陳水扁最後是要如何脫困。
蔡逸儒指出,整體看來,這批親綠學者的殺傷力應該較我們過去的努力更有效果。一因民進黨不易給這些人戴帽子、打棍子;二因這些人過去也搞過學運、社運。如果最後變成學運、社運,黨內、黨外的全民運動,陳水扁不倒也難。蔡逸儒日前接受國際媒體訪問時就曾指出,臺灣現在是全民皆怒,臺灣上下正坐在火山口上,何時爆發誰也不知道,只要有個很好的藉口或事端,民怨就會如水銀泄地一般,一發不可收拾。
蔡逸儒文章說,最後,我們可以再討論一下後扁時期的可能發展。對綠營支持者而言,倒扁固然是一回事,但如何維護本土政權的延續還是相當多人的算計。如果倒扁成功,蘇貞昌當然只好走路,呂秀蓮依法繼位,王金平組閣看來事屬當然,所以事情又回到去年11月的局面。呂、王結合,國際接受,台聯高興,民進黨無可奈何,受害的又是泛藍及小馬個人。這就是為什麼小馬陣營對最近局勢低調以對,對親綠學者的批判力道和可能影響持保留態度、強調黨進黨出的道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