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4月10日電/“全球化潮流下兩岸經濟融合是不可更改的必然趨勢,台灣當局人爲限制兩岸産業合作祗會損害台灣民衆的整體利益。” 新華網刊登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經濟研究院院長華曉紅講話說。
在厦門參加第十届台交會的華曉紅教授指出,長期以來,台灣當局以“經濟過度依賴大陸”、“産業空洞化”、“台灣經濟安全”等種種藉口對兩岸經貿合作採取諸多限制措施,現在又提出了“積極管理”緊縮政策,影響了兩岸經濟的正常交流。以兩岸貿易爲例,大陸對台貿易巨額逆差雖有部分客觀性,但台灣當局對大陸歧視性貿易政策無疑嚴重損害了兩岸貿易健康發展。表面上看,台灣當局的大陸貿易政策保護了台灣市場和部分産業利益,實際上則損害了兩岸長遠經濟利益以及台灣民衆的整體利益。長期的貿易不平衡,造成台灣貿易對大陸市場的單方面依賴,也影響了台灣産品在大陸市場的競爭力,爲兩岸貿易長遠發展埋下隱患。
由於台灣當局的阻撓,兩岸至今遲遲不能實現“三通”。華曉紅認爲,這嚴重降低了島內弱勢産業如農業、傳統加工業在大陸的 競爭力,台灣水果就是最好的例子。
她分析說,大陸單方面對台灣15種水果實行零關稅待遇,對台灣果農是一個機遇,但是由於不能直航,致使效果不如人願。因爲關稅對價格的影響(估計爲5%-10%)遠不如運輸成本的降低(估計20%-30%),轉口運輸成本抵消了零關稅利益。
華曉紅提出,通過兩岸經貿合作機制的制度安排,開拓兩岸全面經濟合作局面,深化兩岸産業分工,加速産業昇級,降低生産要素流動成本,雙邊投資大幅上昇,才是解决台灣經濟發展深層次問題的良策。
華曉紅表示,目前兩岸經貿關係的密切程度和對各自經濟發展的影響,已到了人爲阻斷必然帶來嚴重後果的程度,已不是政界、學界或是什麽人可以輕易改變的。 在經濟全球化大潮迅猛、各國各地區經濟聯繫密切、大陸經濟迅速崛起的今天,沒有什麽可以改變兩岸經濟的融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