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特區全國政協常委、全國工商聯副主席伍淑清 |
中評社訊╱題:“香港公務員不能夜郎自大--訪香港特區全國政協常委、全國工商聯副主席伍淑清”,中評社記者:王平。
香港公務員在香港與中國内地的交往中扮演著重要角色,但是回歸之後的很多年,似乎特區政府的公務員在與内地的交流溝通方面的程序令人不盡如意,有些時候甚至表現出明顯的傲慢。全國政協常委伍淑清女士在今年的兩會上特別提出了有關香港公務員素質的問題,本刊記者日前對伍淑清女士進行了專訪。
要讓年輕公務員到内地培訓
客觀認識内地及兩地關係
記者:雖然目前香港經濟有所復蘇,民衆對香港特區政府的滿意度也上升,但是香港公務員與内地的溝通似乎並不是很順暢,也拖延甚至廢棄了香港與内地開展合作的一些機會,您怎麽看這個問題?
伍淑清:我很關心香港特區政府公務員的素質問題,特別是他們對香港與整個國家之間的關係的理解問題。
因爲九七回歸之後,香港很多公務員的心態還是停留在九七以前,就是香港是香港,中國是中國,他們並未在内心自然地將香港作爲中國的一個特區。所以我認爲,對於香港新招聘的公務員,最好讓他們在參加工作以前,先到内地來培訓。要用大概三個月的時間進行培訓,讓他們瞭解中國的國家體制,讓他們實地考察一下東北、西部的實際狀況,使他們對中國整個國家的發展狀況有一個感性的認識,重新理解整個國家發展的情況,每個省區的優勢,並形成一個總體的概念。這樣他們在結束培訓開始工作之後,能夠在工作中對國家的發展狀況有一個基本的概念,客觀地考慮香港與内地之間的關係。
之所以這樣講,是因爲現在香港公務員中的很多人,對中國内地的歷史發展、地理狀況都不懂,視野非常狹窄,不利於香港與内地的交流與合作。
還有一個問題就是,香港的公務員現在有時候花錢太多,香港立法會對此也有意見。可能讓香港公務員到内地學習,不容易獲得撥款,因此我建議通過民間建立一個基金,解決這些公務員到内地學習的所有費用。這樣幫助公務員提高對内地的認識,也是爲了提高特區政府包括特首管制香港的能力。
行政長官還是要依靠公務員來管制好香港,並配合國家的發展。由於一國兩制在體制上的距離很大,香港和内地一定要有良好的溝通才行。
最大問題是香港一些人腦袋轉不過來
記者:香港經濟多年來都是處在不斷的轉型之中,但是似乎並沒有一個很明確的方向。您覺得在目前的狀況下,香港在整個國家的十一五規劃當中,扮演一個甚麽樣的角色?
伍淑清:香港最大的問題,是人的腦袋還轉不過來。我常常講九七之後要人心回歸,因爲香港人經過這麽多年的殖民地教育,沒有理解過甚麽是國家,沒有這方面的教育。當年有很多人都擔心九七回歸之後自己的經濟得不到保證,會失去工作。由於這種思想障礙,在回歸起初幾年,做的一些事情,等於我們沒有取得進步。香港沒有進步,而整個國家卻已經有了跳躍式的進步,香港發揮作用的空間反而越來越小。
所以九七年之後我一路給香港的朋友說,我們香港要考慮重新的定位。就是不能像以往那樣,而是要快一點將自己納入國家的規劃,幫助國家儘快與國際接軌,幫助邊遠地區、貧窮的省份引進外資,由香港幫助他們做成平台,協助他們與國際的聯繫。香港人做事比較靈活,融資、引進技術和談判事情,概念比較強,這是香港的優勢。
所以對香港的朋友來説,就是要快一點改變觀念,再不改變的話,我們就會變得落後。人的思維越落後,整體環境是不會提高的。所以香港最大的問題,是一般人的腦袋還沒有突破原來的束縛,束縛還沒有解脫,最主要的還是要解放思想。内地經常講要“實事求是、解放思想”,這個很重要。
香港有些朋友的思想使比較保守,他們沒有看到内地的現實發展,而且對内地也不理解。其中一個問題是,香港的傳媒老是報導内地很多負面的問題,沒有報導内地正面的情況。所以,也造成了很多香港人對内地產生誤解。
我認爲要加強對年輕人的實地教育。香港現在的年輕人數量很大,我希望通過香港的教育統籌局,通過國務院港澳辦,給香港所有的中學生,一定要讓他們到北京生活三個禮拜到一個月。不是到北京學習普通話,而是在北京住到學生宿舍,參觀北京衆多的博物館、圖書館,在一個月内補充他們對整個國家的瞭解,特別是對中國近代史的瞭解,包括抗日戰爭的歷史。
通過這種接觸與瞭解,可以讓香港長大的年輕一代,理解中國近代的遭遇,理解中華民族的苦難,也瞭解中國的不斷變革與奮鬥。這不僅直接影響香港的年輕一代,也影響著未來港人如何治港的要害問題。
香港公務員不能夜郎自大
記者:您剛才談到公務員問題,而有觀點說,回歸之初的粵港聯席會議由於港方某些公務員的自大甚至傲慢,而平白錯過了很多香港與内地合作的好機會,您現在是不是十分希望政府官員能夠在這個方面有所改進?
伍淑清:我們香港以前的確有些夜郎自大,老是瞧不起人家,覺得自己高高在上。
這是不應該的,香港人特別是公務員應該明白,國家開放以後,人的動力得到了釋放;當人的動力釋放以後,大家做事情可以很快。香港公務員以前是很本份的,很聽話的,而且在九七以前的十幾年,他們不被允許接觸内地,也就不瞭解内地的發展。這是港英政府管治時期的實情,包括我的在港英政府工作的大學同學,當年都不敢與我接觸,我也被他們列入黑名單。
我在一九八三年的時候帶了一批朋友來内地,包括不久前卸任的律政司司長梁愛詩,從那個時候港英政府就把我列入了黑名單,一直到一九九五年的時候才把我從黑名單中拿出來。前後十二年的時間,港英政府不給我做任何涉及政府的工作。因爲我經常囘内地,當時說我是親中,所以你可以明白,當時的確有著很大的障礙,公務員很難接觸内地。九五年以後港英政府委任我做太平紳士,還有很多涉及政府的委員。
所以我希望在香港長大的人,包括公務員朋友,要解除思想的障礙,重新理解香港與整個國家的發展,是有一致的利益的。而且香港的公務員,特別要理解整個國家的體制,包括中央部委的名稱及其相關職位,以免閙笑話,比如中聯辦的部長並不是中央部級單位的部長。又比如中央委、辦的主任職位是很高的,但是香港一些公務員可能認爲職位很一般;可能認爲科長的職位很高,其實科長在北京很低。不能只是用香港的職位概念,去硬套中央的職位。
我最近帶了很多内地出版的有關公文寫作的書籍,還有相關名稱、職級的書籍,給香港的一些朋友。我建議香港的公務員要重新學一下如何與内地溝通。不然會浪費香港與内地相關人員的時間,將來還會影響香港的發展。
鄧小平批的第一個合資企業
當年靠紙、筆“交談”合作
記者:您在北京已經投資了很多年了吧?
伍淑清:我最早在八零年來北京做航空食品,成立了北京航空食品有限公司,那是鄧小平批的第一個合資企業。
當年我來的時候,一句普通話都不會說,也不理解整個國家的概念。當時還要看《紅旗雜誌》。
記者:您當年來北京投資,是自己想來還是父輩的原因?
伍淑清:我爸爸願意到内地為國家做一點事情,我也願意到内地看看整個國家怎麽改革開放。沒有經過朋友,當時就是一個人提著皮包、箱子到北京了,然後就與民航的朋友談合資企業。因爲當時不會講普通話,都是在紙上寫,一點一點地寫,靠紙、筆來談問題。不會用普通話,也不懂他們的思維邏輯。因爲以前内地受馬列主義影響大,按照計劃經濟做事情,而香港採用西方行爲模式。但是我知道,我是到内地來做事情,當然要嘗試配合内地的方式方法來進行,要入鄉隨俗嘛。當然,也提醒合作時如何調適到合乎現代化。
伍淑清小檔案
全國政協常委,全國工商聯副主席,香港世界貿易中心總經理。祖籍廣東台山,一九四八年出生於香港。分別在香港、倫敦、美國受教育,在美國柏克萊阿姆斯壯大學學習工商課程。一九七六年獨立創業,建立香港世界貿易中心會。一九八零年在中國成立第一家中外合資企業,曾被評爲香港十大傑出青年。自一九九九年來已經超過十五次到西藏,亦在寧夏經營項目,戮力幫助中國西部貧困地區加快發展。其家族在香港擁有著名的美心集團。
(本文刊載《中國評論》2006年6月號,總第102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