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經濟失去的10年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6-02 06:36:14  


  一年半之前,台北101大樓對公衆開放。這座世界最高建築似乎大膽體現了台灣對未來的信心。如今,它看上去更像是在無望地提醒人們,台灣與外隔絕。樓內寬敞的大堂幾近無人,三分之一的樓層依然空置,而設計用於金融交易的房間仍是房地産開發商的幻想。 

  這幢建築恰恰是台灣經濟在過去10年間被淘空的象徵。由於數千家工廠和管理人員遷往中國大陸,台灣一度欣欣向榮的製造業基地迅速削弱,使台灣更加依賴低工資的服務業,以及逐漸萎縮的企業總部和跨國公司。 

  儘管年度經濟增長率達到4.5%,許多人的實際收入仍停滯不前。工廠失業工人轉向工資更低的工作崗位,加劇了不平等現象。直接投資流出令投資流入相形見絀,據估計,有5000億美元的私人財富流到海外。回流的資金十分有限,大部分進入了房地産投機而非生産性投資,消費信用熱潮在支撑著島內需求。 

  台灣企業最大的希望是,在陳水扁長達8年多變而無能的統治之後,2008年總統選舉能給台灣帶來决定性的改變。陳水扁的台獨立場既激怒了北京,也分裂了選民。深受民衆歡迎的台北市長馬英九是繼任陳水扁的熱門候選人,他承諾與大陸保持更商業化的關係,大陸也在積極向他示好。 

  馬英九的王牌是承諾與大陸城市直航,從而縮短經由香港的費時航程。這被廣泛視爲復蘇投資、吸引台灣企業家以及蓬勃發展的企業(即在筆記本電腦、微芯片和平板顯示器等産品領域獲得世界領先地位的企業)回到台灣的關鍵。 

  然而,台灣對“直航”寄託了過多的希望,對兩岸關係執著之症滲透了台灣公共生活。事實上,台灣的困境主要不在於航空旅行限制和大陸的攻台威脅。基本上,那是咎由自取。 

  由於台灣躲過了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從而避免了許多亞洲鄰國被迫進行的殘酷却有益的經濟改革。台灣還在繼續避免實施這些改革。爲了免受國際競爭的沖擊,台灣大部分經濟還繼續受到保護;廣泛的政府所有制縱容低效企業,阻礙産業重組;市場監管無力,官僚干涉盛行。 

  陳水扁應承擔大多數責任。儘管陳水扁提議進行改革,但他對重點舉棋不定,微觀管理也十分拙劣,導致這些改革舉措在反對派控制的立法機構遭受失敗。即使是行政院副院長和名義上的盟友蔡英文也說,陳水扁威信太弱,在剩餘的任期里不可能有什麽作爲。 

  但是,台灣的基本問題是政治和體制尚不成熟。儘管台灣在歷經數十年的軍事獨裁後,1996年才開始實行民主,但現已成爲政治自由和言論自由的典範。但它吵鬧的立法機構更關注黨派之爭而不是有建設性的政策,而行政部門分裂成兩個令人混淆的派系。一度高度政治化的司法制度,現在處於混亂和不可預知的狀態。極端守舊的官僚機構,仍保持長年獨裁統治中獲得的權力和態度。 

  這些因素是導致無所作爲的原因,造成的混亂轉移了人們的注意力,使他們不再關注爲確保台灣未來發展應優先考慮的事務,即鞏固自由社會的制度,建立得以讓企業和財富蓬勃發展的經濟。 

  智慧、勤勞、勇敢的台灣人民能够迎接這一挑戰。然而,祗有不再爲困境尋找替罪羊,他們才能克服挑戰。而邁出的第一步,應該是清醒認識到這一點。用卡通人物小阿布納的話說:“敵人是我們自己。”

  來源:英國《金融時報》 專欄作家:居伊德.容凱爾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