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地遊客對於香港商場的印象是人流太多和休息座位不足。 |
中評社香港6月22日電/內地遊客訪港,逛商場購物是最主要的行程。一項調查顯示,內地遊客對於香港商場的印象是人流太多和休息座位不足,甚至覺得商品售價昂貴、缺乏本土特色和有欺詐旅客成份。有學者建議,商場應加入更多新品牌,以及改善空間感,以吸引顧客再度光顧。
香港《大公報》報道,香港中文大學市場學碩士課程於今年“五一”黃金周期間,以問卷方式訪問了五百○六人,包括三百○五名香港市民及二百○一名內地遊客,關於他們對香港商場的意見。四成訪港內地人士會在商場花費五千至二萬元,主要購買衣服、化妝品、香水和手提電話。
內地遊客以交通方便、產品多元化及空間感來選擇商場。但受訪者並不喜歡熙來攘往的商場,逾三成人覺得人流太多,其次對缺乏休息座位、空調太冷、太少洗手間有所不滿。此外,逾九成內地人士感到商品售價昂貴和缺乏本土特色,甚至有欺詐旅客的情況出現。
不過,遊客亦欣賞香港商場治安、世界各地產品集中、貨品追上潮流及售賣正貨。四成一內地遊客期望香港商場可加入更多各國美食,超過四分之一人士建議引入新品牌店和多媒體高科技中心。
中大市場學碩士課程主任及市場系教授冼日明分析,香港生活指數高,租金貴,是導致商品價錢昂貴的主要原因。他認為,雖然商品國際化,但亦希望在香港購買一些具特色、沒有在內地售賣的貨品。
至於香港市民方面,逛商場的主要動機為認識新產品,其次是購物。但受訪者並不喜歡熙來攘往的商場,逾半數人覺得人流太多;近四分之一受訪者對缺乏休息座位、商店千篇一律,以及太少洗手間。市民最希望商場可增加更多國際美食的種類,其他包括增設小型音樂廳和大型書店。
中大市場學系導師郭慧儀表示,縱然香港有美食天堂的美譽,滿街都是各國美食食店,商場的食肆種類卻單一,太少選擇。郭慧儀認為香港並非文化沙漠,因為人們渴求閱讀書籍,偏偏沒有像深圳和台灣書城般大規模之地點。此外,市民通常帶同小孩逛街,所以希望加入大型機動遊戲和兒童康樂設施。
冼日明指出,商品多元化和人流暢旺對商場十分重要;若要吸引人們再次光顧商場,一定要有清晰的定位,多作改變。他建議,商場可引入嶄新品牌或店舖,而且要改善商場空氣質素、增加洗手間和休息座位設施,讓顧客感受新鮮和舒適的體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