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7月6日電/成功的物流企業的兩件法寶是物流網絡和核心技術,兩者孰重孰輕?本土物流企業的困境和跨國物流巨頭的咄咄逼人已經對此給出了明確的註釋。
《環球財經》雜誌文章稱,就當大多數中國企業把物流理解爲“運輸+倉儲”,更分不清物流和第三方物流的區別的時候,美國物流界在藉助信息技術和管理技術不斷提昇服務能力的同時,與客戶關係進一步發生變化,認爲自己從事的行業已經不能用“物流”來概括,而是“供應鏈集成服務”。
可能在中國的觀念中,物流屬於“車船店脚牙”檔次的行業,與汽車、電信和金融等涉及國家經濟安全的戰略産業不可相提幷論。所以,在加入WTO談判時,對物流行業沒有設置任何保護期。按照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的協定,到2005年12月11日,中國已取消對外商投資物流企業所有權的限制。
巨頭蜂擁而至
目前,全球四大快遞公司全部來到中國,幷且正在投資建設網絡,服務覆蓋面越來越大,排名前20位的海運公司全部來到中國,其物流業務主要屬於客戶追隨性,以從事國際物流爲主,其成立物流公司,“上岸”後的定位主要是爲母公司----船公司招攬業務,延伸服務鏈,比如馬士基物流。而真正具備供應鏈設計和集成管理能力的美國和歐洲大型公路第三方物流公司祗是在中國建立辦事處,幷尋求與中國本土企業的合作,幷沒有真正開展業務。而雙方合作的基礎則是一方有網絡,一方有核心管理技術。
外資傾向:獨資化與收購民營企業
17年前,中外運集團就與國際物流巨頭DHL德國郵政集團合資成立了中外運敦豪公司,之後陸續與UPS聯合包裹服務、TNT荷蘭天地、FedEx聯邦快遞合作合資子公司。雖然合資多年,合資公司的核心部門和技術依然掌握在外方手里,中外運沒有掌握任何物流核心技術,最後的結果可能是被招商局物流收購。
2004年底,UPS斥資1億美元買斷中外運集團手下23個區域內的國際快遞業務的直接控制權,幷且宣告結束與中外運之間的合作關係。同年,大有“後來者居上”之勢的TNT集團也與合作了15年的中外運集團宣告終止合作。接著,TNT集團公開宣佈計劃在未來幾年內投入2億歐元發展公司業務。
2005年12月6日,距中國國內快遞市場向外資全面開放僅剩4天時間,四大快遞巨頭之一的TNT在上海宣佈,正在與中國國內最大的貨物和包裹運輸商華宇物流集團進行收購磋商,該項交易預計將於2006年全部完成。而此項收購一旦完成,TNT就將擁有中國最大的獨家專營的貨物及包裹運輸網絡。2006年4月,TNT以1.35億美元收購華宇物流。整個收購工作今年年底完成,届時TNT中國的員工將由現在的4000-5000人增加到 12000-14000人。之後,TNT將全力打造華宇物流,幷用3-5年的時間將這家國內最大的公路運輸公司納入自己的快遞板塊。
此外,聯邦快遞也與國內民營企業大田快遞公司達成協議,收購後者的快遞業務和在1999年組建的大田-聯邦快遞有限公司中持有的全部股份。祗有秉承德國式穩健、刻板風格的DHL還沒有表露任何關於收購中國合資方手中50%股份的意向。
跨國物流公司在華合作和幷購的對象基本在國內行業內排名靠前。比如,黑龍江省華宇物流集團有限公司在中國所有大中城市擁有1100多個操作站點和轉運中心,幷有3000多輛卡車,主要從事的業務是3-10天的公路運輸,95%是本地客戶。在2004年中國物流百强企業中排名第三。大田集團排名第九。
而一些按規模排名幷不靠前,但服務能力,有一定核心管理技術和大客戶的民營企業也已經開始與外資商洽轉讓股份。
行業整合遠未結束:本土物流企業已時不我待
中國物流行業的格局和特徵是“弱(服務能力),小(規模),散(行業競爭秩序),亂(競爭秩序)”,行業整合和服務能力的提昇才剛剛開始。
在華跨國公司的物流外包需求巨大,甚至可以說是跨國公司的物流需求培育了中國本土的第三方物流企業;對於外資企業和跨國公司而言,一直抱怨爲製造配套的物流服務水平低。
所以,沃爾瑪和家樂福等連鎖零售業巨頭在中國一定是虧損的,因爲中國的物流成本過高,而物流是連鎖零售行業的核心競爭力之一。而真正支撑中國物流市場對跨國物流公司吸引力的其實是中國成爲世界工廠“大進大出”所産生的物流需求。
其實相對於本土物流企業,外資物流企業的優勢幷非規模和資本優勢,而是多年來積纍起來的知識、方案和人力資本。即使在美國,物流公司也是分爲資産型和服務型,而沒有實物資産,藉助聯盟和自身的知識優勢同樣可以憑藉服務能力贏得客戶。
不過,四大快遞公司在中國的幷購,未必意味著中國物流市場在未來將被外資控制或壟斷。因爲快遞和包裹運輸在整個物流市場中是一個相當獨立的細分市場,在全球範圍內的行業格局已經形成,中國本土企業也很難與之競爭,誰會指望效率低下、靠壟斷和政府補貼生存的中國郵政能成爲與德國郵政DHL比肩的跨國公司?而四大快遞公司在中國的幷購和佈局祗是針對中國經濟參與經濟全球化而産生的物流需求,幷非爲跨國産業資本控制中國市場提供配套服務。
未來影響中國物流行業的根本驅動因素是:中國主流製造行業(汽車、家電、快速消費品和分銷)的物流整合,幷與龍頭物流公司形成穩定的戰略夥伴關係。所以,主流製造業的行業整合以及與之合作的龍頭物流企業爲適應客戶的全國經營需要進行擴張,才是中國物流行業自上而下整合的開始。目前的情况是,物流行業的整合速度遠遠慢于製造業的整合,畢竟多數製造業企業都有在全國範圍內銷售産品而産生的物流需求,但却找不到全國意義上的物流服務供應商。計劃經濟時代依托“行政體制”形成的鐵路、郵政和對外貿易運輸等“系統”,表面上是全國經營,但實際上內部是劃地分割,很難全國統一運營。
而這幷非四大快遞公司在中國的定位,在中國的網絡佈局和獨資經營祗是爲了保護自己的核心技術和完善全球網絡。TNT(中國)正在著手合幷自己的國際快遞板塊和國內快遞板塊,但也在著手出售公司的合同物流業務。真正阻礙中國物流行業發展的,既不是跨國公司的威脅,也不是沒有製造業客戶的市場需求,而是自身個體戶式的經營意識和人才知識的匱乏,因爲物流經營和運作靠的是網絡、團隊和專業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