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5月28日電/5月24日,成品油價格的上調再次觸動中國的經濟神經。短短三年,以油價爲首的煤、電、油、運和農業生産資料等生産要素價格全面上漲,已經成爲中國經濟增長過程中的最重要變量。
中國經營報發表評論文章 道,究竟如何看待目前的要素價格上漲態勢?中國的經濟能否承受這種上漲?中國嚴重失衡的經濟結構能否因此而改觀?種種效應值得探究。
文章稱,人們其實不難發現,始于2004年初的以要素價格調整爲核心的上游市場化改革進程已經如火如荼。短期來看,土地、水、電、油、人力資本、利率、匯率等諸多要素價格上調的趨勢已經確立。
負面影響有限
文章認爲,資源瓶頸正成爲中國經濟增長的短板。價格調整的杠桿效應將對中國經濟産生何種影響?
瑞士信貸亞洲區首席經濟學家陶冬認爲,生産要素價格調整將是中國經濟今年主要的話題之一。成品油價格的上漲祗是其中的一部分,電價、水價等生産要素的價格調整將隨後出現。不過,他認爲要素價格調整對中國整體經濟的影響還處於可以控制的範圍。因爲“這些生産要素價格調整的‘鑰匙’畢竟掌握在政府的手中,通過觀察價格調整之後的反饋,政府部門還會繼續做出相應的調整,通貨膨脹仍然處於可控狀態。”
花旗集團中國經濟學家沈明高同樣表示,中國市場上的能源價格還會進一步上昇。成品油價格的上漲可以提高資源的使用效率。過去的經驗表明,在不提高資源價格的情况下,想改善中國經濟的增長質量、提高經濟增長的效率是非常困難的。因此,對於中國經濟長期的影響來說,花旗對這次成品油價格的上調做出了非常正面的評價,稱這次調整有助於提高中國經濟增長的質量,也可以提高中國經濟可持續增長的能力。
當然,要素價格的上漲短期內會對製造業等大多數生産企業構成一定負面影響,會增加它們的生産成本,擠壓利潤空間。因此,花旗也對中國今年GDP增長率做出了調整。去年中國經濟增長率爲9.7%,今年花旗的估計是9.3%,政府的目標是8%,這也證明了政府部門對今年要素價格的調整已經有了明確的預期。
行業分化明顯
一個多月來,國際原油價格持續在70美元/桶高位運作,進一步拉大了國內外成品油價格的差距。此次調價後,國內價格與國際價格仍然存在25%~26%的價差。
在此背景下,瑞銀集團亞太區首席經濟學家安德森認爲,這樣的價格調整對石油企業是非常有利的,尤其是煉化企業,它們的盈利能力將會有大幅度的改善。
同時,瑞銀估計,國際原油價格會在未來12~24個月內保持在每桶50~70美元的水平。此前,很多經濟學家表示,這不會是中國最後一次上調成品油價格。安德森甚至估計未來還會再上調兩三次,最快的一次調整將可能在四五個月之內實施。
在談到其他生産要素價格的時候,安德森認爲煤和其他礦石的價格應該會穩中有昇,而銅和有色金屬的價格因爲受到投機因素的影響,未來還會有比較大的波動,但是3~4個月內不會再有大規模的投機行爲,除非有突發因素出現。安德森相信,這些價格的變化對中國經濟影響不會太大。
不過,陶冬却有不同的看法。他表示,多數的生産要素價格已經放開了,成品油、水、電和部分煤炭價格雖然尚處於管制,最終還是要放開的,這種調整是一個不可避免的過程。但是要素價格的上漲對相關企業的利潤影響將會比較大。比如,此次油價調整後,原油價格和成品油價格倒挂的現象將會得到改善,但是對製造業和交通業的盈利狀况會構成很大壓力。
沈明高則從另一個角度解釋了這種變化。他認爲,目前的價格調整符合政府對中國經濟改革的整體思路。因爲電、水、煤、氣等價格與油價都有相當程度的聯動性,這些生産要素的價格也會相應上漲。尤其是電價,因爲最近兩年電力的産能增長很快,提高油價會促進對電力的消費,减少電力生産能力過剩所帶來的資源浪費,可以起到節約資源的作用,也符合建設節約型社會的整體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