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7月7日電/中國參加利比裡亞維和行動的維和部隊──北京軍區首批275名官兵,今年4月前往該國實施維和部隊的第3次輪換。這支部隊在啟程之前曾經歷過一場嚴格的心理選拔。為維和部隊官兵進行心理選拔,這在中國人民解放軍還是首次。
據新華社報道,擔任這次心理選拔任務的南京政治學院上海分院軍事心理學教研室主任李川雲博士日前接受《中國青年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此次選拔採用的是他們在“十五”期間研制的重要科研成果──卡特爾16種人格因素問卷軍人常模和“房樹人”投射測量圖軍人評價標準。
中國的軍事人員心理選拔開始於上個世紀50年代,曾作為選拔飛行員、航天員的重要手段。通過採用心理測量、情景模擬等方法對選拔對象進行心理素質和心理能力的評估,以達到人與武器、人與崗位的最佳匹配。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新軍事變革的推進和高科技武器的裝備,中國對軍人的心理選拔越來越重視,並將它應用到更多的軍事領域。
據李川雲介紹,接受心理選拔的維和部隊官兵被分為三組,每組都按要求做兩場心理測試。測試結束後,經過綜合分析,將可能存在沖動性、強迫性、偏執性和攻擊性等心理傾向的官兵名單提供給部隊領導。根據專家組的建議,維和部隊領導最終確定入選人員名單。
此前的2006年3月上旬,上海武警消防總隊通過心理選拔的方式,在150名參加測試的大學生中選拔了50名心理控制能力強的充實到消防一線崗位。一個月後的回訪結果表明,與往年單純憑考試成績入伍的士兵相比,今年經過心理選拔入伍的大學生,表現突出。
2004年2月上旬,中國海軍某驅逐艦支隊為適應新配備的武器裝備,需要選拔適應新崗位的優秀士兵,結合心理選拔的方式該支隊的20多個重要崗位實現了人與崗位的最佳匹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