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7月11日電/7月2日,證監會公佈了市場期盼已久的《證券公司融資融券業務試點管理辦法》,市場穩步攀昇,以放量高企收盤。財經時報發表湘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金岩石文章認爲,證券市場的融資融券業務不僅會融通資金, 同時又能推動産品和業務的創新,對中國資本市場的發展是重大利好。
日本的間接融券體制
文章介紹,在國外,多數創新産品和衍生金融産品的交易都是通過信用交易賬戶實現的。目前,全球證券業在融資融券業務的運營模式上有兩種主要的制度安排:其一是美國的直接融券體制;其二是日本的間接融券體制。也有一些國家選擇了二者兼有的混合模式,但這些混合模式通常以美國的直接融券體制爲基礎,操作上增加了一些間接融券體制的設計。
直接融券體制的主要特點是由合格的商業銀行或專業化的證券存管行直接對證券投資人的證券交易賬戶進行融資和融券,就好比住房抵押貸款是銀行直接對購房人的房産提供貸款一樣。
從體制上講,最新頒佈的《試點辦法》選擇了間接融券體制,而且是間接融券體制中較爲保守的制度安排。作爲創新業務在試點階段的制度選擇,以保守的方式循序漸進是比較理性的,但如果由於試點而封殺了該項業務的發展空間,排除了將來引進直接融券體制的可能性,那就是撿了芝麻丟西瓜,因小失大。
打通銀證交易的渠道
間接融券制度以證券業的自有資金爲上限,通過“三選擇”的流程實現融資融券的交易業務。所謂“三選擇”的原則,其一是選擇合格券商,其二是選擇合格客戶,其三是選擇合格股票。這就必然把相當一部分證券公司和證券投資人排除在該項業務之外,而且由於證券業的自有資金在使用方向和使用方式上都還要受到證券業的其他淨資本規定限制,券商可以爲客戶提供的融資融券資金和證券必然是非常有限的。
文章表示,相對於目前中國證券市場巨大的資金需求和成長空間而言,間接融券其實是杯水車薪;相對於目前在商業銀行沉澱的巨額存款而言,更是九牛一毛,但是它畢竟打通了銀證關聯交易的渠道,開闢了中國證券市場信用交易的新紀元。
以中國證券市場目前的流通市值爲基數, 如果實行美國式的直接融券體制,市場通過融資融券業務所增加的信用總額度在一萬二千多億元人民幣。而且隨著股權分制改革的階段性推進,價值三萬多億元的非流通股也將逐步進入流通市場,市場的信用額度總量也將隨之上昇到四萬多億元。
在間接融券的體制下,融資融券業務的授信總額不可能超過證券行業的自有資金和自有證券總額,若以目前證券行業自有資産總額的10%估算,開啓融資融券業務帶來的新增入市資金大約在百億元左右。間接融券體制的試點如果封殺了直接融券制度在中國實施的可能性,中國證券市場將錯失一個大發展的歷史機遇。
文章稱,此前提出兩年內滬指有望登上三千點的兩個前提,其一是人民幣的昇值,其二就是融資融券業務的引入,特別是在中國證券市場通過股權分制改革進入全流通時代的大背景下,“大牛市”在基本面的推動機制已經形成,證券市場迫切需要資金推動,銀行資金也在尋找泄洪渠道。
因此,可融資融券的信用交易市場上,儲蓄如洪水,投資如泄洪,銀證關聯交易市場的供求嚴重失衡。沒有多層次的證券市場作爲泄洪渠道,中國的金融體系隨時可能由於高儲蓄而引發亞洲型的金融危機。
證券業面臨的挑戰
文章認爲,融資融券業務對於中國證券市場而言有三大功能:其一是打造銀證融資平台。衡量該項業務的標準在於,是否拓寬了合規資金的入市渠道;其二是推動産品創新。評價該項業務成功的標準在於,是否推動了證券行業的産品創新;其三是鍛造新型券商。該項業務的成功還取决於券商是否有參與該項業務的主動性。
以上述三個標準來看,《試點辦法》所規定的融資融券業務在短期內難以引入銀行資金,因此,難以推動産品創新。由於對客戶融資必然和券商自身的資金投向及融資需求發生沖突,有時也難以激勵券商推動該項業務的積極性。
但是,當該項業務成爲創新試點類證券公司的特殊壟斷優勢之時,她就勢必成爲證券公司爭奪市場份額和客戶資源的壟斷優勢和競爭手段,從而導致市場資源向少數創新試點類券商集中,加劇目前的市場壟斷,客觀上會帶來證券業的結構性調整,這是證券業面臨的挑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