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7月15日電/由於交易者對中東地區局勢感到擔憂,12日國際市場油價上漲,其中紐約市場原油期貨價格收盤時接近每桶75美元。自去年8月29日紐約石油交易市場的油價首次突破每桶70美元以來,10個月過去了,油價依然在每桶70美元左右的高位徘徊,幷且存在著難以預測的昇高空間。
解放日報發表上海國際問題研究所中東研究室主任李偉建文章指出,造成油價長期居高不下的原因很複雜,既與石油資源本身的不可再生性有關,又有供求關係失衡的因素,有時候也反映出定價機制方面的問題。除開這些基本經濟因素外,投機、炒作以及地緣政治等非經濟因素也常常是影響石油價格的重要原因。
文章稱,高油價給世界經濟帶來嚴重挑戰,成爲各國關注的焦點是很自然的。但值得一提的是,國際上總有一些輿論常常將中國能源安全問題及其對全球的影響有意無意地放大甚至惡意炒作。比如前一陣就有一種聲音將國際能源價格飈昇的主要原因歸咎爲中國需求的增加,“中國能源威脅論”也隨之而來。文章以爲,論者要麽是對實際情况缺乏根本認識,要麽就是別有用心,其背後反映的是當今國際社會仍有不少人對中國的迅速發展懷有很深的戒備之心。
中國近年來經濟的快速發展,對石油需求的迅速增長以及中國加入全球能源的競爭,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原有國際石油分配和利用格局,引起一些國家的關注甚至不安是可以理解的。但散佈“中國能源威脅論”者將競爭國之間的關係假定是零和的博弈關係,其觀點是建立在“國際空間有限”的現實主義學派理論基礎之上的,該觀點認爲,如果一個大國的發展佔據了更多的國際空間,其結果就是使得其它大國可佔據的空間减少。而事實是,在一個全球化的經濟、政治和社會環境中,一個國家的快速發展將擴大其它國家可佔據的經濟、政治和社會空間。以能源爲例,如果一個國家能够去投資未開發地區的石油和天然氣,就將增加世界能源市場的供應,如果一個國家能增加從新渠道進口能源的數量,那麽它就會相應减少從其它能源供應渠道的進口,這反過來將使得其它能源進口國受益。此外,中國近年來爲建立石油戰略儲備而增加進口,從短期看可能對油價走高産生一定影響,但從長期看,中國石油戰略儲備的建立對穩定油價具有重要意義。
在能源問題上,一國所得幷非他國所失。美國能源部在今年早些時候發表的評估報告中得出的一個結論說,中國在美國公司不願意或不能投資的國家進行投資的一個經常被忽視的好處,就是中國實際上可能會擴大全球的整體石油供應。一些美國能源專家也指出,中美面臨的真正挑戰不是雙方之間的競爭,而是如何滿足日益增長的能源需要,如何儘可能大地提高石油的産量,補足生産能力的不足,應對高油價。
文章最後說,由此可見,在能源領域,雖然主要消費大國之間的競爭有時不可避免,但各方也有著許多共同利益和合作的巨大潜力。尤其是保障能源安全方面,消費國之間以及消費國與生産國之間其實是一種非競爭性的互利關係,祗有開展有效合作,在彼此互容、互融和整體平衡中利益兼顧,才能構築國際能源安全的穩定框架。祗有共同合作,才能實現共贏。這也是中國多年來極力倡導和追求的能源安全觀。所幸的是,這種新的能源安全觀正越來越成爲各國的共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