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率形成機制改革對商業銀行的挑戰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6-05 07:16:00  


  中評社香港6月5日電/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實行新的安排後,意味著匯率的波動幅度比過去擴大,變動頻率加快。經濟參考報就此發表文章稱,與此前相比,商業銀行的外匯風險將更加顯性化、日常化。

  一是銀行帳戶和交易帳戶面臨的外匯風險同時加大。新的匯率機制下,商業銀行因交易目的而持有的以外幣計價、結算的金融工具的市值,會隨著人民幣對主要外幣 匯率的波動而發生變動。初步測算表明,中國部分商業銀行的全部外匯風險敞口頭寸較大,銀行面臨的幣種錯配風險較高。

  二是銀行客戶的外匯風險上昇,會額外增加銀行受損的可能性。昇值會導致其出口企業競爭力下降以及盈利减少,影響企業的償貸能力,使銀行貸款的風險增加。從各國經驗看,在本外幣利差較大的情况下,內向型企業傾向于通過向銀行借用外匯貸款滿足本幣融資需求,貨幣錯配風險較大。國內企業通過金融機構大量舉借外幣債務。一旦匯率急劇下跌,負債企業的外匯風險和損失就會直接轉變爲銀行的信用風險和損失。

  三是外匯衍生産品給銀行帶來的風險增加。交易期限限制放開,同時允許銀行自主報價,幷允許銀行對客戶辦理不涉及利率互換的人民幣與外幣掉期業務。這些措施的出台在促進銀行外匯衍生交易發展的同時,也使得銀行面臨的各種相關風險增加。在提供遠期、掉期等衍生産品時,銀行能否準確進行定價,能否有效對沖和管理風險,不僅直接决定著銀行的盈利能力,也决定著銀行的競爭力,甚至是生存能力。

  四是銀行外匯業務中還面臨著許多其他種類的風險。除了匯率風險、利率風險、交易對手的信用風險外,外匯業務還面臨操作風險、外匯管制風險、結算風險、時區風險、反洗錢等。上述風險如果不能得到有效控制,銀行一樣有可能遭受巨額損失。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