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亞中:在“守住台灣、守住高雄”的口號下,高雄市長選舉變成了“台灣認同”與“愛台灣”的保衛戰。 |
中評社香港12月21日電/台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張亞中在即將出版的二00七年一月號《中國評論》撰文指出,從過去的發展來看,我們對於未來一年的兩岸關係並不樂觀:但是從人民期望繁榮與發展的角度來看,台灣內部應該有些潛藏的力量,迫使兩岸關係往進步的方向發展。
文章認爲,北高兩市選舉的結果,其實顯示的是藍綠兩大板塊都沒有大幅變動,好像與執政好壞、是否貪腐都沒有關係。意識形態的認同已經牢不可破,決定了選舉的結果。在“守住台灣、守住高雄”的口號下,高雄市長選舉變成了“台灣認同”與“愛台灣”的保衛戰。這場選戰正反映出過去與未來台灣所面臨到的問題。
這十餘年左右台灣選舉最大的因素,卻是兩岸關係這種非常“高政治”的議題,甚而可以說,近十餘年來台灣的政壇,困擾著人民的就是“國家認同”、“台灣認同”、“兩岸關係何去何從”這種趨近於意識形態的問題。
民進黨用“民主、自決”做為“台灣本土論述”的法律實踐基礎,因此認為“台獨”必然是台灣未來前途的一種選項,“正名制憲”只要經過人民公投支持,就可以創造中華民國的“第二共和”,或者台灣的“新憲法”。
國民黨從來沒有積極地提出更完整的論述來回應或對抗民進黨,反而接受了民進黨所設定的論述。未來二OO八年的總統大選,可能還是一場有關台灣未來選項的“認同”大戰。所不同的,是“維持現狀”與“一邊一國”,而不是所謂的“統獨”對決。
民進黨為了繼續執政,不得不繼續將“高政治”的認同議題作為二OO七年底立委選舉與二OO八年總統大選的主軸,挑起“國家認同”的老路線問題。
文章指出,未來一年的兩岸關係大概不太會有突破的機會。民進黨要決定誰是二OO八年的總統候選人,民進黨內部將進行一場權力大戰;國民黨的馬英九也要專職與他並不熟稔的黨部進行磨合,為了參與總統,勤跑基層,馬英九大概也無暇於推動兩岸關係的改善。
未來一年民進黨與國民黨兩黨將進行內部的權力鬥爭與盤整,如果沒有其它特殊的變化,台灣在面對兩岸關係時,“本土認同”或“台灣主體”仍然是台灣未來一年的主流論述框架。這個框架不止不利於台灣,因為它將阻礙台灣西進大陸的機會;也不利於中國大陸,因為台灣本土認同的強化,更在心理上拉遠了與中國大陸的距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