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故宮建福宮花園竣工 溥儀照片助完成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5-17 10:04:46  


故宮建福宮花園複建工程竣工後面貌。
坐在假山上的孩子即為溥儀。其背對建築為建福宮花園的玉壺冰,工作人員根據這張照片恢復了玉壺冰原貌。
  中評社香港5月17日電/民國初期以來紫禁城內首次大規模複建工程——故宮建福宮花園複建工程日前竣工。昨天,建福宮花園正式移交回故宮博物院。

  據新京報報道,故宮博物院副院長肖燕翼介紹,故宮博物院計畫將複建後的建福宮花園區域用作接待各國高級貴賓、舉辦文博學術交流活動、記者招待會、籌辦小型內部展覽等用途的特殊場所,不對公眾開放。複建由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捐助,工程始於2000年5月,去年11月完工。

  尋找鋪路石費時一年半

  相比嶄新的亭臺樓閣,建福宮花園地面上一片片細竹筒架子引人注目。中國文物基金會的張麗平介紹,竹筒架子罩著的地面是石子路面,這是目前紫禁城內僅存的清早期“原裝”石子路。

  路面上,顏色、形狀各異的小石子組合成花卉、走獸、飛鳥等各種圖案。張麗平說,這些小石子經過200多年的時間,現在質地很脆、容易碎,所以不能踩踏。目前,建福宮花園共有石子路面6大處,其中部分已經損毀。

  複建過程中,難度最大的是尋找同樣的材料。故宮博物院古建修繕中心主任李永革介紹,這些小石子系興建花園時購於北京房山,為了尋找一模一樣的石子,工作人員從北京開始,一路尋到江蘇,歷時一年半才找到了能夠復原路面的小石子。
  李永革介紹,為了尋找花園中一處俗稱“虎皮牆”院牆的石頭工作人員花了一年半的時間。

  本次複建中,園內須彌座和臺階所使用的石料均來自北京房山石窩,與紫禁城1407年營建時使用的石料開採自同一個石窩。

  研究溥儀照片復原古建

  建福宮花園占地4074平方米,總建築面積為2808.98平方米,集宮、殿、樓、閣、齋、堂、亭、軒於一體,是紫禁城內空間變化最豐富的院落。

  專案經理張吉年介紹,複建工程是“從零開始”,在建築結構上,不乏當時國內獨一無二的設計,建福宮花園東南部玉壺冰房頂上的大木結構“單排出角”就是其中難度最大的。

  “溥儀的照片幫了大忙”,張吉年說,資料中有一張溥儀在此處的留影,照片一角正是“單排出角”。工作人員根據照片中顯現出的建築外形,終於研究出其內在的大木結構,並完好的復原了玉壺冰。

  內部裝修未按清朝風格

  李永革說,複建前,建福宮花園只剩下8成多的基座。複建按照“原真性”的宗旨,園內11個殿座嚴格按照史料所表述的位置,一點也沒有改變。

  中國文物學會會長羅哲文認為,複建後的建福宮花園沒有改變原來的風格,堅持“四原”(形質、結構、工藝、材料),是一座文物建築。

  建福宮花園的內裝修並沒有完全按照清朝的風格進行,而是邀請了兩位國外華裔建築師曹凱文與司徒佐擔任主設計。兩人分別曾在香山飯店項目和中國銀行北京總行專案的設計中與建築大師貝聿銘合作。

  複建曾起爭議後獲批准

  李永革介紹說,建福宮毀壞多年,複建與否屢起爭議,一派主張不動一草一地,而以古建專家羅哲文為代表的另一派則認為應考慮故宮整體風貌完整性,應重建。直到2000年,建福宮花園複建工程才通過國務院批准,這也是至今故宮中惟一被國務院批准的複建工程。

  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捐贈人陳啟宗介紹,複建建福宮花園耗資“絕對不到一億元”,“非常省”。

  建福宮花園建於清乾隆五年(1740年),乾隆皇帝將他最鍾愛的珍奇文物收藏於此,並經常在花園內寫詩賞畫。嘉慶時,下令將其全部封存,成了名符其實的寶庫。

  1923年6月27日,園內突然發起一場神秘大火,整座花園連同無數珍寶一夜化為灰燼。當時還住在紫禁城內的清朝末代皇帝溥儀懷疑是太監們監守自盜,縱火毀滅證據。自此,建福宮花園就沉睡在瓦礫之下長達80年之久。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