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立足共同利益,十項戰略展現亞洲精神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11-23 09:28:45  


  中評社香港11月23日電/我們不能孤立地看待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在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會晤後對印度的訪問。畢竟帶著河內釀造的亞洲精神,胡錦濤成為了10年之後首次訪問印度的中國國家主席。上一次訪問是1996年11月28日,當時的國家主席江澤民在結束了第四屆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晤之後進行的。胡錦濤走近的,是一個十年來與中國越走越近,卻仍然沒有交心的鄰邦。

  南方都市報今日發表社論說,10年彈指,在中印關係史上並不是太長的時間。畢竟中印兩國曾經背上過太長的歷史負擔。20世紀60年代中印之間的邊界衝突,是二戰後新興國家由於受到外界、歷史影響,或者缺乏國際關係經驗而出現的事與願違的形勢。這種局面曾經在相當長的時間內陷入僵局。不可否認的是,直到今天,中印關係的主要障礙仍然存在。這些障礙主要來自三個方面:一是由於歷史原因所形成的邊界問題;二是中印雙邊貿易互補性差的問題;三是雙方在發展中的彼此戰略和安全看法問題。這三個問題都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雙方建立進一步的戰略互信,也導致了中印雙方的分歧。

  但是,今天中印雙方之間的關係,仍然是一種合作強於競爭的態勢。中印雙方在許多國際問題上存在類似看法,主張南北對話,反對霸權政治,著名的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就是1954年在雙方領導人會晤時正式提出的。由於共同的悠久歷史和被殖民被侵略記憶,雙方在國際政治立場上能夠找到許多認同,存在的灰色地帶也比較少。

  更重要的是,同為亞洲地區的發展中大國,中印之間具有廣泛的共同利益基礎。在經濟領域合作的潛質更加巨大。20世紀90年代,兩國年貿易額僅有2.5億美元左右。在過去兩年裏,中印雙邊貿易翻了一番,達到2005年的180億美元。預計2006年兩國貿易額將超過200億美元。印度工業聯合會甚至有報告預測,中印貿易額到2010年將達到300億美元。在此基礎上,中印雙方已經開始拋棄宿怨,共同開展海外投資,投資領域遍及南亞和非洲的不少國家。

  社論說,是共同利益的現實,還是潛在的角逐意識?這是今天處於十字路口的中印關係的必然選擇。前者將會引導兩國從歷史猜疑中走出來,為亞洲國家合作建立一個新的良性範式,從而展現良好的亞洲精神;而後者則會繼續加深雙方的不信任乃至戰略競爭,阻礙雙邊關係的長期發展。隨著世界兩大快速增長經濟體之間經貿關係的不斷升溫,雙方必須在這二者之間作一個明確的選擇。

  因此,此次胡錦濤訪印,與印度總理曼莫漢•辛格所達成的“十項戰略”,則可以視為一種對雙方負責任的態度,也是一種對亞洲乃至全球負責任的態度。建立在這十項戰略的基礎上,雙方首先才能夠繼續維持雙邊政治、經濟和文化日益增長的交流,其次還能夠就中印之間的安全、邊界和貿易問題展開對話。只有這樣,中印關係中的不確定性才能夠得以消除,不信任和敵視的情緒也才能完全化解。畢竟要為世界上兩個人口大國、發展大國樹立正確的國際關係,我們需要的是耐心,而不是衝動。

  社論指出,在國際政治的譜系中,中國常常被比作龍,而印度卻得名于龐大的象。龍象之間的距離,也是兩個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在21世紀探索新型國家關係的歷程。這個歷程越短,中印兩國之間就能夠走得越近。畢竟我們都還記得1988年鄧小平在會見拉吉夫•甘地時的著名論斷:“中印兩國不發展起來,就不是亞洲世紀。真正的亞太世紀或者亞洲世紀,是要等到中國、印度和其他一些鄰國發展起來,才算到來。” 


    相關專題: 胡錦濤主席出訪亞洲四國、出席APEC會議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