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美國制裁伊朗是“自裁”將自食惡果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5-16 11:30:08  


  中評社香港5月16日電/中國社會科學院西亞非所張春宇今天於《國際先驅導報》發表文章,指出伊朗在核問題上態度強硬,雖然美國否認將對伊朗實施武力打擊,但其將聯合盟國對伊朗實施以“凍結伊朗海外賬戶,限制伊朗貿易信貸,以及對有問題的金融交易加快調查”為主要內容的金融制裁卻是不爭的事實。 

  這個“金融制裁”計劃的第一批目標是伊朗在歐洲的賬戶和金融機構。這是美國繼去年針對朝鮮之後又一次採用金融制裁手段。其目的在於中斷伊朗的海外金融交易,切斷伊朗外匯來源,從資金鏈上阻礙伊朗的核計劃,最終迫使伊朗妥協。 

  眾所周知,美國是世界金融中心,美元充當著世界貨幣。如果一個國家不用美元就很難與國際經濟體系接軌。美國頻頻使用金融制裁這一手段,正是因為美國認識到自己掌握著世界金融霸權。近年來,在軍事“標槍”和經濟“套索”之間,美國越來越重視“套索”的作用了。 

  美國實施金融制裁一般採用三種方式:一是凍結被制裁國在海外的金融資產,禁止持被制裁國護照者在美國控制的金融機構兌換美元。二是凍結被制裁國相關的金融服務,使其在金融上與世界脫鉤。三是破壞被制裁國獲得美元的秘密金融體系。此外,美國通常還會大量動用情報機關,以達到徹底切斷被制裁國的外匯來源的目的。 

  從歷史經驗來看,金融制裁對被制裁國的經濟會起到一定的破壞作用。例如美國的金融制裁曾給古巴經濟和利比亞帶來了數百億美元的損失。就伊朗而論,該國經濟嚴重依賴石油出口,其他產業相對滯後,外匯儲備454億美元,年進口額近400億美元,有人據上述經濟現象和數位認為在美國的金融封鎖下伊朗經濟短期內將遭受重創。我們來看一項相關研究,美國學者伯根斯坦研究得出,只有當被制裁國的在制裁中的經濟損失超過該國國內生產總值的5%時,制裁才真正奏效。但在美國對別國採取的歷次經濟制裁中,被制裁國損失一般都在2%以下。相對於一國的經濟規模,金融制裁作用的大小更取決於被制裁國對美國經濟的依賴程度。由於歷史原因,伊朗對美國經濟的依賴很小,所以此次金融制裁究竟會有多大作用,實尚未可知。 

  美國在積極籌劃對伊制裁,而伊朗也並沒有坐以待斃。據悉,目前伊朗已經開始將原本存在歐洲的大筆石油資金逐步轉移到中東國家銀行中,以免被美凍結。 

  伊朗在與西方對抗時始終高調、強硬,這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其石油資源。伊朗日產原油420萬桶,出口250萬桶,佔全球石油貿易量的8%,是僅次於沙烏地阿拉伯、俄羅斯和挪威的第四大原油出口國。除美國外,世界大國均與伊朗有著緊密的能源合作。 

  如果因經濟制裁導致伊朗與其他國家石油交易難以交割,則世界石油市場乃至整個世界經濟必將產生巨大的振蕩。據蘭德公司測算:伊朗每天減少供應20~30萬桶原油,國際油價就可能達到每桶80美元;每天減少供應50萬桶,則國際油價將突破百元大關;如因金融封鎖完全停產,則國際油價將達到150美元每桶的天價。美國為世界最大的石油消耗國,其經濟必將收到嚴重拖累,那時金融制裁將成為美國搬石頭砸自己腳的失誤。 

  今年1月,伊朗建議歐佩克從今年4月起將原油日產量減少100萬桶,導致國際市場原油價格突破每桶68美元;伊朗在霍爾木茲海峽的軍事演習將國際油價推至卡特裏娜颶風以來的最高水準。伊朗兩次牛刀小試讓世界石油市場動蕩不已,這不得不讓我們對伊朗對世界石油市場的影響力另眼看待。 

  兩年來,美國先後由於核問題對朝鮮和伊朗實施了金融制裁。但兩國是截然不同的,朝鮮與世界聯繫較少。而伊朗則由於石油的關係,與世界很多大國建立了緊密的政治經濟聯繫。此中緊密的聯繫使得各國與伊朗之間產生了巨大的“捆綁利益”,圍繞著伊朗形成了一個龐大的利益體系。而各國由於這種“捆綁利益”對伊朗制裁問題也態度不一。與伊朗利益緊密的俄羅斯明確反對對伊朗進行制裁;歐盟不同意美國採取激化措施,但迫於美國的壓力,歐盟態度曖昧;日本始終維美國馬首是瞻,對伊制裁態度積極;中國倡導透過和平談判的方式解決問題;巴西、南非、委內瑞拉和巴基斯坦等國都對伊朗持同情態度。這都使美國的金融制裁其實難以實現。 


    相關專題: 伊朗核問題 中東新危機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