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5月23日電/馬來西亞《星洲日報》22日發表題為“冷血撕票案背後無言的控訴”的社論說,雪州首邦一名7歲華裔男童何平慘遭撕票的消息,引起整個社會的強烈震撼,大家不但關心事件的後續發展,同時也對馬來西亞治安之惡化至斯,感到憂心與痛心。死者家屬悲痛難抑並拒絕媒體採訪,似乎向社會大眾做無聲的哭訴,而這無言的控訴,不正是大馬全國民眾心聲的吶喊嗎?
社論表示,不可否認,面對近年來社會治安日益惡化的情勢,政府的確有心大力整頓,去年中開始警方更卯足全力打擊罪犯,並獲致若干成果。但殘酷的事實是,社會治安並沒有顯著改善。到了何小弟弟慘遭滅口後棄屍河邊,終於牽動了大馬全國民眾內心最處的敏感神經,此種震撼人心的控訴喚起沉默大眾的齊聲吶喊,也是我們好好認識這個社會的苦難與疾病的時刻。
社論指出,從某一個角度來看,這宗撕票案有如一個社會放大鏡,將這個人性扭曲的社會誇張地以大比例的尺寸呈現在大家的眼前。這個案子裡,有最不可思議的兇手;案發不久被警方逮捕的男女兇嫌,一個竟然是死者的姐夫,另外一名是其外籍女友,姐夫殺害妻舅手段之狠惡暴戾,簡直到了匪夷所思的程度,可謂將人性的凶殘狠惡放大到了極致。這個案子裡,也有最受矚目的被害人;一個尚未經人世的稚童竟成了成人醜陋奸詐世界的無辜犧牲品,透過死者及其家屬受到輿論及媒體的關切,也將一個受到凶案侵襲的家庭之苦難放大到最清晰的程度,呈現在大眾面前。這個案子,也將隱伏在社會各個角落的苦難與憤懣放大並折射出來;許多沉冤未雪的苦主希望獲得像何家一樣的重視,也將各種層面的社會挫折都反射了出來。
當然,這個案子也放大了警察的困境,如何加強跨州警方的合作迅速辦案,都放大呈現在公眾的面前。這個案子風聲鶴唳,更將驚惶恐懼的民眾,經由媒體的傳播放大,讓大家看得更清楚。這宗撕票案的確是一個極不幸的凶案,這個案子卻使我們透過驚恐而更加看清社會的真相,否則其他接二連三、數不勝數的刑案,早已使人心麻木,或者如北大畢業生朱玉葉遭擄綁殺害、中國女生黎明茜血案、女化驗師黃淑珍離奇斃命寓所等命案,根本找不到兇手,也就不能掀起這麼大的風浪。所以命案有如一個放大鏡,將這個社會的苦難與病態放大,讓大家能夠看個真切。
社論說,如今這個案子即將在驚濤駭浪中告一段落。有人或許會問:當這個放大鏡不再存在,社會的苦難還有誰看得到?社會的病態還有誰在乎?因為這個社會有太多的苦難,雖然不像撕票案這樣離奇,卻只能默默承受;有更多的社會病態,雖然不像撕票案這般扭曲,卻只能面對一片漠然。放大鏡不在了,但苦難與病態仍在。如果撕票這宗冷血案尚能給這個社會留下一些啟示,則或許是提醒大家:應對肉眼能看得見的苦難與病態多付出一些關懷,而不必再等到像撕票案這樣的放大鏡來喚醒政府與民眾的關注。
這宗冷血撕票案的嫌凶已被逮捕,法庭最終會給嫌凶一個應有的審判。法律的可貴,不僅在保護弱者與好人,也給予犯法者陳述其心理過程與機會,同時在國家的規訓與懲罰下,得以受到基本上尊嚴的待遇,即使是受到極刑。社論希望,嫌凶能深自反省,在懺悔之餘,他有機會在法律面前說明他的犯案心理結構及思想邏輯,一方面可透過宣泄其內心不平與壓力,來了解犯罪者的內心世界;另一方面更可供社會檢討家庭、教育及社會次級文化的問題,找出病灶以減少日後社會犯罪的成因。或許這是凶嫌唯一的贖罪機會了。
社論表示,整個撕票案已近尾聲,這是罕見一個如此吸引全社會關懷的治安議題,經過這件血案,希望社會上可以凝聚禍福與共的人我意識,以對社會的關懷代替普遍冷漠,如果確實如此,這不能不說是不幸中之大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