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頻道《新聞會客廳》8月3日播出“徐平:中國軍方上將分析”節目,以下為節目實錄:
張羽:觀眾朋友您好,歡迎收看今晚的《新聞會客廳》。在6月24號,中央軍委為十位上將舉行了授銜儀式,到現在從我國1955年開始首次實行軍銜制,到1988年恢復軍銜制,我們國家已經有164位軍官和警官獲得了上將的軍銜和警銜,今天我們的話題就圍繞這次授銜展開,首先給大家介紹一下到場的嘉賓,是解放軍後勤指揮學院學術研究部的研究員徐平大校,歡迎您徐老師。我們先了解一下這次授銜的情況。
日前,中央軍委在北京舉行晉陞上將軍銜儀式。中央軍委主席胡錦濤向十位晉陞上將軍銜的同志頒發命令狀。這十位新上將是:總政治部副主任劉永治;總政治部副主任兼中央軍委紀律檢查委員會書記孫忠同;總裝備部政治委員遲萬春;空軍政治委員鄧昌友;第二炮兵政治委員彭小楓;國防大學校長裴懷亮;北京軍區政治委員符廷貴;蘭州軍區政治委員喻林祥;南京軍區司令員朱文泉;成都軍區司令員王建民。至此,中國軍隊現役的上將為36人。作為我國軍方級別最高的軍銜,這36位現役上將也構成了目前中國軍方最高指揮層。上將被稱作十萬兵裏挑一將,新十大上將一經亮相,立刻引起國內外關注。
徐平大校,解放軍後勤指揮學院研究員,著名的軍銜研究專家,他對上將也有多年研究。那麼在他眼裏,此次新晉陞的上將呈現什麼樣的新特點?中國上將的變遷有著怎樣的趨勢呢?
張羽:徐老師,我們看這次十位晉陞上將軍銜的軍官,有總政、總裝的高級指揮官,也有一些軍區的指揮官,觀眾朋友會問,什麼樣的人有資格授予上將軍銜?
徐平:授予上將軍銜,一般來說得具備兩個條件,一個是大軍區正職以上軍官,再一個必須是中將軍銜。
張羽:首先他已經有了中將軍銜了。
徐平:對,好比說現在是少將軍銜,他不可能越級。
張羽:不可能跳級。
徐平:對,而且一般來說,大區正職也得滿兩年,中將軍銜的銜齡滿四年。
張羽:您指的大區正職是一個什麼概念,比如北京軍區是大軍區,但我還看到總政、總裝的好像副職吧?
徐平:對,總參、總政的副職,總後、總裝的正職,軍兵種,海軍、空軍、二炮正職,再有就是軍事科學院和國防大學的正職。
張羽:就是說像這個軍銜跟實際的職務是緊密相關的,你坐不到這個職務,也授不到這個軍銜是嗎?
徐平:對,咱們的軍銜條例裏有這個規定,專門有編制軍銜,編制軍銜就是協調軍銜和職務對應關係的這麼一個法規性的東西。
張羽:這有明確的條文規定。
徐平:對,都是一職兩銜,大區副職是中將、少將,正軍是少將、中將。
張羽:從這次我們晉陞的這十位上將來看,能有什麼特點反映出來?
徐平:這次上將特點,我覺得一個是多數都有基層工作經驗,好比說總政治部副主任劉永治上將,他這就是從基層,可以說從最低一級的政治領導幹部當起,就是副指導員。
張羽:一層層幹上來的。
徐平:對,因為沒有比副指導員再低的政治領導幹部,他從副指導員、指導員、營的副教導員、教導員、團的政治部主任、團政委,師、軍到大軍區,可以說一步一個腳印幹上來的,他這是比較典型的,其他的有好幾位上將都有類似的經歷。再有一個,就是這十位上將基本上都是大專以上學歷。
張羽:學歷應該說比較高的是吧?
徐平:對。像彭小楓他們都是哈軍工畢業的,60年代哈軍工應該也是名牌了。
張羽:這次晉陞的十位上將當中,大多數都是大專以上學歷,是不是反映出以後我們再晉陞將軍的時候或者授銜的時候,學歷也是一個比較重要的考核指標呢?
徐平:也可以這麼說,因為以後的趨勢肯定是學歷越來越高,目前好比說現在將軍裏邊已經出現了碩士、博士,上將現在大專以上,就是近幾批授的上將基本上都是授的大專以上學歷,以後肯定是學歷越來越高,這肯定是個趨勢。
張羽:這是必然趨勢。而且我注意到,這次授的上將當中好像年紀最輕的是59歲。
徐平:對。
張羽:我們對這個授銜有沒有一個年齡上的限制呢?
徐平:軍銜條例裏對軍銜沒有年齡限制,但是在軍官服役條例裏有這個年齡限制,好比說大軍區正職最高服役年限是65歲,要是超過65歲了,肯定授不了上將,如果說是大軍區司令,好比說是軍區司令,這次好像最高的是64歲,平均年齡是61.7歲。當然咱們軍官服役條例裏有有關年齡的限制,各級軍官,大區正職,大軍區級的是65歲,正軍是55歲,師級幹部是50歲,團級45歲,當然這是指的作戰部隊,就是總部和大軍區機關還可以延長5歲。
張羽:如果你超過這個在職年齡,也不可能給你授予相應的軍銜了。
徐平:對,超過在職年齡肯定就要退役了。
張羽:有沒有這樣的統計,咱們這次晉陞的上將有多少人有過戰鬥經歷,因為咱們等於和平時期比較長了。
徐平:這裡好多都是在師團或者集團軍任過職,應該說有幾位參過戰,參戰指對越自衛反擊戰、兩山作戰。
張羽:其實我們要談起授銜,對於中國百姓來講可能最熟悉的是1955年第一次授銜,當時授了十大元帥,還有大將、上將,我們來回顧一下當時授銜的情況。
我國正式開始設置上將軍銜是在50年前。1955年,朱德等十人被授予元帥軍銜,粟裕等十人被授予大將軍銜,55人被授予上將軍銜。之後,1956年、1958年王建安、李聚奎又分別被授予上將軍銜。這一代共和國上將,平均年齡45.6歲,年齡最小的肖華上將只有39歲,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年輕的上將方陣。在第一次實行軍銜制期間,將官設置為:大將、上將、中將、少將,上將為將官中的第二個級別,這也被稱作是第一代上將。
1965年,軍銜制度被取消。1988年,中央軍委舉行恢復軍銜制後的第一次授上將軍銜儀式,上將成了最高軍銜。之後,又先後舉行了十次晉陞高級軍官警官上將軍銜警銜儀式,他們也被稱作第二代上將。
那麼從第一代上將到第二代上將,兩代將軍有什麼變化?而從上將的變化,又能反映出軍事指揮員有怎樣的變遷呢?
張羽:其實剛才我們聊的實際就是我們看到軍銜的變化,這是一個外來的變化,如果我們把1955年首次授銜看作是第一代將軍,1988年授銜以後我們看作第二代將軍,從您來看這兩代將軍有什麼不同嗎?各有什麼特點?
徐平:第一代將軍都是開國上將,主要最突出的是戰功。
張羽:打出來的,實實在在打出來的。
徐平:1988年以後的將軍,包括上將,當然也有一些是1955年授過銜的,好比說洪學智,人家說兩次授銜,張震、秦基偉都是1955年的中將,劉華清、萬海峰、尤太忠、向守志這些都是1955年的少將,但是總的來說,兩代將軍比較來說,應該說還有一個突出的區別就是,1955年的將軍平均年齡都比較年輕,1955年的上將平均年齡是45.6歲。
張羽:非常年輕了。
徐平:比我現在還年輕。好比說這次授的十個上將,平均年齡是61.7歲。這和平時期也不能說,好比說歲數大了,還是正常的,戰爭時期因為晉陞得比較快。
張羽:和平時期應該這個序列和前進的步伐比較正常了,像在戰爭時期,實際我們國家的開國領袖都很年輕。
徐平:對,毛主席那時候是56歲。
張羽:咱們國家的開國領導人都很年輕。
徐平:你看那時候20多歲的有當師長、軍長的很多,戰爭鍛鍊人,部隊主要是很快擴大,你不可能是按部就班一級一級的,和平時期就不一樣了。
張羽:但是應該說因為兩次授銜的環境不一樣了,從第一次授銜我們可以看到,這些開國將軍肯定是打出來的,實戰出來的,而1988年以後,尤其是近幾年授銜的,應該說這些將軍實戰的機會越來越少了是吧?
徐平:對。
張羽:但是明顯從學歷來講是不是越來越高了?
徐平:對,有這個趨勢,1988年以後授銜的,一個是大專以上學歷,特別是越往後授的,1988年以後可能一共授了11批我記得,頭幾批也有好多是原來包括老紅軍、老八路,從1996年、1998年那兩批授的基本都是建國以後入伍的。
張羽:就您了解的情況來看,第二類將軍,像這種專業軍事院校畢業的多嗎?
徐平:也不少,好比說曹剛川,曹剛川原來是炮兵什麼軍械學院,他上過幾所學校,而且還在蘇聯的軍事學院學習過。像徐才厚是哈軍工的也不少,軍事院校。另外就是基本上都經過國防大學培訓。
張羽:深造。
徐平:對。就是1988年以後上。
張羽:有沒有留洋背景的?
徐平:也有,剛才說曹剛川,再一個就是1988年授上將,1988年第一批上將17個人,劉華清、徐信這都是在蘇聯軍事院校留學過。
張羽:從現在我們授銜的將軍來看,您剛才講,這批授銜從軍隊一步步晉陞,最後成為上將的,從現在軍隊發展趨勢來講,將來有沒有可能說從士兵或者從一個基層的指揮員最後晉陞到上將的呢?
徐平:也有這個可能,咱們應該是80年代的時候做出這個規定,一般不直接從士兵提拔軍官,軍官一般都要經過軍事院校培訓。
張羽:有這樣的相關規定?
徐平:有這樣的規定,經過軍事院校培訓,或者是在地方大學入伍,好比說我本人,我是河北大學的,我學的是工業經濟。1983年畢業,分到總後勤部軍需生產管理部,當時像我們這樣情況都很多,到軍隊,我是1983年來,23年了,當時剛來的時候是正排,現在也都幹到大校了,所以地方大學生到部隊應該說大有作為,軍隊也很需要地方,因為軍隊有些院校在專業設置沒那麼多。
張羽:是不是可以說現代戰爭更需要指揮官擁有高的學歷呢?
徐平:應該這麼說。因為他具有較高的學歷,一個是文化基礎比較紮實,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也快,因為現在高技術戰爭的環境決定了。
徐平:我軍新一代上將和1955年的上將還有一個比較明顯的差異,就是在籍貫上,1955年的上將絕大多數都是老紅軍,當時紅色根據地主要在南方,所以說1955年的上將以江西、湖南、湖北、安徽、福建的居多,北方的應該是極個別的,像烏蘭夫、閻宏彥,但是1988年以後授的上將應該是地域分佈更廣了,東南西北都有。1988年到1996、1998年這兩批上將北方居多,這些上將,像張萬年、遲浩田、王海,他們主要都是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入伍的,抗戰和解放戰爭時期的抗日根據地和解放區主要是分佈在北方。
軍銜是用來區分和顯示軍隊官兵的職務、責任和等級的重要標誌,由各級軍銜和職務名稱來表示。過去戰爭時期,因為沒有軍銜,還經常會出現一些誤會。
軍銜制最早來源於西方,建國後,為加強軍隊的正規化、現代化建設,1955年中國人民解放軍正式實行軍銜制度。這次是在中國傳統軍銜等級體系的基礎上,參照了蘇聯、朝鮮等國的軍銜制而設定的,設置了大元帥、元帥等軍銜。1988年新公佈的軍銜制度不設元帥、大將和大尉,上將成為最高軍銜。
那麼為什麼現在不再設置元帥?從軍銜演進和上將變化又能看出未來軍中指揮人才的使用又有什麼樣的趨勢?
張羽:我們看到1955年授軍銜的時候,其中有很多傳奇人物是我們的開國元勳,同時我們也注意到,在授銜的時候,元帥是最高的銜職了,還有大將,然後才是上將,但是我們發現從1988年恢復授銜軍銜制以後就沒有元帥和大將出現了,為什麼呢?
徐平:因為咱們兩次實行軍銜制的歷史條件不一樣,首次授銜,就是1955年實行軍銜制的時候,當時軍銜等級設置比較高,這也是由於當時的歷史背景所決定的。1955年授銜,當時應該是大規模的戰爭剛剛結束不久,我軍許多高級軍官參加過北伐戰爭、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抗美援朝戰爭,幾十年的戎馬生涯,為中國人民解放事業立下了汗馬功勞,國家應該給予很高的榮譽,特別是一些功勳卓著的開國元勳,授予高銜也是眾望所歸,所以1955年軍銜制在上將之上設了大將、元帥。另外還給全國武裝力量最高統帥設置了一級軍銜,咱們叫中華人民共和國大元帥,這樣,大元帥、元帥、大將、上將,上將實際上上次軍銜是第四級,當然,後來因為毛主席本人的原因。
張羽:沒有接受這個大元帥的軍銜。
徐平:大元帥設而不授,元帥授了十個,大將授了十個,上將1955年授了55個,1956年和1958年各補授了一個,上次上將一共是57個,實際上獲得上將以上高銜的一共是77人。
張羽:這是1955年的情況,為什麼在1988年恢復軍銜制以後,就把元帥和大將取消了,這樣的軍銜?
徐平:咱們1988年授銜,這是在1955年實行軍銜制的33年之後,這時候情況已經發生了很大變化,一個是多數軍官都是在和平環境裏成長的,咱們的多數軍官主要指軍以下軍官,而且他們也不可能再有開國將帥那樣的經歷了。
張羽:沒錯,也不會有那麼大的戰功了,說實話。
徐平:對,當然肯定還有一些戰爭,像自衛反擊戰,不可能有那麼大規模,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抗美援朝這樣的戰爭。再一個就是和平時期,軍隊的規模縮小了,軍隊的等級也簡化了。
張羽:原來軍隊建制還有旅呢,後來把旅也取消了。
徐平:1988年當時授銜的時候也是三百多萬軍隊,這樣根據世界各國軍銜設置上的慣例,和平時期軍銜等級簡化,規格一般都不是太高。好比說上將基本是各國和平時期最高軍銜,當然蘇聯和以後的俄羅斯、東歐一些國家,他們有大將軍銜,像美國、英法這些平常都是以上將為最高軍銜。
張羽:美國二戰期間有五星上將。
徐平:有五星上將,五星上將也是戰時1944年11月設置的,當時是為了盟軍作戰,授一些高級將領,而且也是給一些戰功卓著的高級將領的一種表彰,巴頓沒有授五星上將,當時授的是馬歇爾。
張羽:巴頓是四星,最終沒拿到五星。您講到實際就是從1988年恢復軍銜制以後,我們沒有授予元帥和大將這樣的軍銜是因為環境不一樣了,而且軍隊的建制也不一樣了,這是適應了一個時代的需求。是不是意味著1988年以後,我們軍銜更多參考了西方呢?或者說我們的軍銜設置更跟國際接軌呢?
徐平:咱們1988年軍銜當時設計軍官是三等十一級,從軍銜等級設置上,確實跟1955年的軍銜有很大區別,應該說更接近以英美為代表的西方型軍銜,咱們還有一級上將,上將、中將、少將,將官是四級。
張羽:現在咱們有一級上將嗎?
徐平:現在沒有了,1994年取消了,最高軍銜是上將,大將和元帥就不設了。但是同時考慮到軍委主要領導人在特殊情況下如果需要授銜,好比說戰時要給他授一級軍銜應該高於上將,這樣就設了一級上將這個軍銜,但是也沒有授。到了1994年,當時修改軍銜條例,因為根據軍銜1988年實行以來幾年的情況看,一級上將一直就沒有授,一級上將的銜取消了,咱們現在是三等十級。
張羽:剛才您講到,我們在1988年恢復授銜的時候,軍銜更靠近歐美,從現在來看,我們的軍銜制度跟他們有什麼差異嗎?
徐平:差異上還是有,實際上世界大概有80%以上的國家實行的就是西方型軍銜,西方型軍銜因為起源於歐洲,西歐,15、16世紀起源於歐洲,一般也是叫西歐軍銜。一般認為,美國是西方型軍銜的代表,軍銜本來是一個國際性制度,國際間交往在很多時候是以軍銜辨別對方身份地位的標誌,因為你說拿級別辨,各國的軍隊編制級別也不完全一樣,好比說集團軍,蘇軍的集團軍75000人,美國80年代中期的標準集團軍是49.5萬,差太多了,美軍的集團軍司令一般都是上將,蘇軍的集團軍司令是少將、中將,咱們現在的集團軍軍長是少將,所以國際間軍人之間的交往不能完全以依靠職務,往往很多時候要以軍銜辨別身份,這樣的軍銜是一種國際軍事制度。這樣各國互相都有一個對照關係,如果1988年的時候把上將之上這個軍銜叫大將,別的國家就不認為是對等的。
張羽:他拿大將跟你對等,不是拿元帥跟你對等。
徐平:設大將的這些國家就給你對等成這些大將。
張羽:實際我們相當於它的大元帥了。
徐平:應該是,最高軍銜,跟美國、英國的這些,他們上將之上是元帥或者五星上將,美國的五星上將,實際上從授予標準上,咱們的一級上將應該跟美國的五星上將,美國的五星上將1950年布蘭德雷授了陸軍五星上將以後就再也沒有人授過五星上將了,包括1991年海灣戰爭結束的時候,也是聽說,美國國會有人提出,說是不是給參聯會主席鮑威爾和聯軍司令施瓦斯科普,表彰他們的功績,說給他們晉陞五星上將,有人提出來了。但是也有人就提出來了,說他們的戰功確實是卓著,但是他功勞再大,比不上巴頓將軍吧。
張羽:巴頓是四星。
徐平:巴頓最後也沒授上五星上將。
張羽:在我們國家軍隊沒有軍銜的時候,是不是跟其他軍隊交往的時候,談判有很大的不方便?
徐平:對,從我軍的歷史來看,在沒有實行軍銜制的時候,跟外軍或者友軍交往的時候確實有些不便,咱們也都採取了一些相應措施,好比說抗日戰爭結束,當時進駐東北的蘇聯紅軍要求中共方面派出代表,到東北協調兩軍的工作。咱們當時中共中央派出了彭真、陳雲、葉季壯、伍修權等人六個人去東北,當時考慮到蘇聯有軍銜,咱們沒有軍銜,不能說是哪一級,軍隊的級別互相不好完全對等,這樣咱們當時給這六個人都授了銜,而且用中俄兩國文字分別列印了任命書,任命彭真、陳雲、葉季壯都是中將,伍修權是少將。抗日戰爭結束以後,我軍參加軍條部執行小組的代表,也都授了軍銜,這個軍銜也都是我軍給授的。當時周恩來還戴過上將軍銜,羅瑞卿、葉劍英戴過中將軍銜,也是為了跟國民黨和平談判,當時美方、國軍、共產黨軍隊三方都各出一個對等的,好比說他們那兒代表是中將,咱們這邊也授的是中將。
張羽:現在桌子上擺的這幾個軍銜,一個是1955年的軍銜,還有1988年恢復軍銜制以後的軍銜,這是1955年的。
徐平:這是1955年陸軍大將的禮服肩章。這個是空軍大將的領章,當時空軍大將沒有人授,咱們空軍最高是上將。
張羽:沒有授大將軍銜。
徐平:對。
張羽:這個是什麼時候的軍銜?
徐平:這個是我曾經戴過的上尉軍銜,咱們或者叫軟肩章,軟肩章就是在襯衣和作訓服上。
張羽:這個等於是1988年以後恢復軍銜以後的肩章。
徐平:對,新軍銜制的軍章。
張羽:這也是您的軍銜嗎?
徐平:這是兩杠四星大校,這個是常服肩章,就是穿夏常服、冬常服時候戴的。
張羽:軍銜一講有很多很細的地方,層次很多,徐老師,您最後給我們講講未來我們國家在培養軍官和指揮官方面主要的方向是什麼?
徐平:應該是綜合性的,或者是權威性的新型軍事人才。
張羽:怎麼講叫新型軍事人才?
徐平:新型軍事人才我覺得應該是既有專業知識,又懂管理,既有實戰經驗,又有理論功底,或者說按原來的話就是又紅又專,能文能武。
張羽:謝謝您徐老師。(來源:中國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