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 
金庸小說與歷史真相:天竺高僧在中國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1-29 17:05:20  


達摩祖師是來華印度僧人中最著名的,圖為達摩祖師畫像。
  小說《神雕俠侶》中有一個情節:楊過身中情花之毒,危在旦夕,一燈大師的師弟——一位天竺(印度)胡僧專程到絕情谷尋找解藥。他認為一物克一物,“毒蛇出沒處必有化解蛇毒的草藥,而配製情花解藥所需的藥草,主要的一味多半也會生長在情花之下”。後來,他終於在臨死前發現了情花的剋星——斷腸草。另外在《天龍八部》中,去少林寺盜經的波羅星和哲羅星也是天竺僧人。金庸筆下的這些人物雖然難以考證。但從秦漢開始,陸陸續續來中國的天竺高僧確實不少,其中有許多身懷絕藝者。

  ●漢明帝夢見佛陀,派特使請天竺高僧來華

  傳說,秦始皇時代就有印度僧人室利房等十八人來華傳教。秦始皇和印度阿育王是同時代的人,當時阿育王派遣一批“傳教士”前往中國也是可能的事。此前的印度文獻就提到過中國絲織品,梵文裏有關絲的詞,如Cinapatta(成捆的絲),Cinasuka(絲織衣服)等,都和Cina(中國)一詞相關。可見秦始皇之前,中國與印度已經有了往來。

  但多數人認為,佛教正式傳入中國是在東漢時期。相傳漢明帝“夜夢金人,身有日光,飛行殿前”。他傳問群臣:“此為何神?”有人回答說,此神即“佛”。明帝於是派遣大臣蔡愔、秦景出使天竺尋佛取經。公元67年,蔡、秦二人取回佛經佛像,並與天竺高僧攝摩騰、竺法蘭一起東回洛陽。第二年,漢明帝下令在洛陽城西面,按照當時天竺佛教寺院的樣式為兩位印度僧人建造了白馬寺。

  ●達摩與梁武帝不歡而散,“一葦渡江”開創中土禪宗

  在所有來華天竺高僧中,名氣最大的大概要數達摩祖師了。少林寺的鎮寺之寶《易筋經》據說就是達摩留傳下來的。他不僅是中土禪宗的初祖,還是名揚天下的少林武功的祖師爺。

  傳說達摩是印度香至王的第三子,也是釋迦牟尼的第28代弟子,即印度禪宗的第28代祖。有一天,達摩向他的師父求教說:“我得到佛法以後,應到何地傳教?”師傅說:“你應該去震旦(即中國)。你到震旦以後,不要住在南方,那裏的君主喜好功業,不能領悟佛理。”

  達摩遵照師父的囑咐,收拾行囊,駕一葉扁舟,乘風破浪,花了3年時間,歷盡艱難曲折後,終於到達廣東。梁朝的地方官得知後,急忙稟報朝廷。崇信佛法的梁武帝立即派人把達摩接到金陵(南京),但由於與梁武帝在佛法方面的見解不同,達摩不久後就離開南朝,渡江北上。

  使人產生無限遐想的是,達摩渡過長江時,並不是坐船,而是“一葦渡江”——踩在一根蘆葦上面就渡過了長江。於是,不少人用這個故事來說明達摩的武功高強。其實,“一葦”並不是一根蘆葦,而是一大束蘆葦,是蘆葦做成的筏子。唐代儒家大師孔穎達也曾特意解釋說,“一葦”就是筏子,不是一根蘆葦。不過能以蘆筏渡過煙波浩渺、白浪滔滔的長江,至少說明達摩的膽氣過人。

  達摩過江後,輾轉來到了河南的少林寺。說起少林寺的起源,則與另一位天竺高僧有關。北魏孝文帝時期,天竺僧人跋陀來中國傳教,孝文帝就在少室山腳下的一片茂密的樹林裏,為他建起了一座寺廟,少林寺因此而得名。

  不過,達摩沒有直接進入少林寺,而是住進少林寺南五乳峰山腰一個石洞裏,面壁九年。據說達摩面壁時紋絲不動,一隻燕子以為他是一塊石頭,在他的肩膀上築了一個窩。最後,少林僧眾把他請入寺內,奉為寺主。從此,達摩開始弘揚禪法、創立了禪宗和少林功夫。達摩走後,少林僧人在洞中發現了一個鐵盒,鐵盒中有兩部奇書:《易筋經》和《洗髓經》。從此,少林寺作為禪宗道場和武學聖地而名震天下。

  關於達摩的晚年去向一直有兩種說法:第一種說法稱他中毒而死,葬于熊耳山。這是所有武俠愛好者所難以接受的,很難想像武學修為登峰造極的達摩會中毒。第二種說法是“只履西歸”,傳說北魏的使臣曾在蔥嶺遇見達摩,當時達摩手裏拿著一隻鞋,翩翩西行。這就很好理解了:達摩老祖遠離故土,在萬里之外完成了弘法傳道的使命後,當然想回老家看看。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