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5月6日電/庫布齊沙漠,地處內蒙古自治區伊克昭盟北部、黃河以南,綿延400公里,風景壯美。自2005年始,庫布齊沙漠以富有特色的地貌特徵和豐富多彩的旅遊資源,吸引諸多旅遊者前來探險。
不過,大自然美麗的身段與瘋狂的脾性從來都如影隨形。《新京報》今日發表社論說,這幾天,深陷庫布齊沙漠腹地的40餘名北京探險者,牽動著北京、內蒙、鄂爾多斯多方營救者的心。所幸,數小時生死營救後,他們走出了茫茫沙漠,然而,一位名叫“小倩”的女性卻不幸遇難。
就在幾天前,一位北大女生在香格里拉遭遇車禍身亡,本報刊發社論《快樂的時刻,更要牢記安全》,短短幾天後,災難就再一次降臨到黃金周的遊客身上,委實讓人心生悲情。不獨此,這幾天失蹤在羅布泊的兩名上海籍賽車手亦牽動人心,營救工作充滿懸念,幸運的是50個小時後他們得以獲救生還。
社論認為,儘管幾起事故發生的原因不盡相同,但仔細打量,卻有諸多教訓可以總結。這些年,隨著五一、十一黃金周固定下來,節日期間公眾集體出遊成爲常態,但幾年來,每逢假日各大傳統景區屢屢爆滿,於是越來越多的人選擇涉足沙漠、雪山的絕境探險。但同時,國內相關探險服務行業並沒有迅速建立起來,探險者大多通過網路自發組隊前往。
那麽,問題就出現了:一方面,深入腹地的遊客對沙漠的熟悉程度、對生存技巧的知識儲備,關鍵時刻捉襟見肘;另一方面,救援機構的軟體、硬體儲備,遠未達到遊刃有餘的地步;相關旅遊指導部門也沒做好提醒、預警工作。
社論以此次事故舉例,從遊客自身而言,庫布齊沙漠面積大,情況複雜,環境惡劣。而且目前庫布齊沙漠杭錦旗段建設的七星湖、夜明沙兩處旅遊景區,還未開發沙漠探險旅遊專案。但面對如此險境,當有隊員出現生命危險時,探險隊惟一能提供的只有GPS確定的經緯度;而且經醫護人員分析,正因爲12名探險隊員平均每人所背飲水、食品等物品重達20公斤,在沙漠長途跋涉,體力大量消耗,造成了探險隊員被困沙漠。
國人講“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情緒的衝動從來都不該遮掩理性的籌備與思索。對此,中國漂流運動最早發起者,同時也是長江漂流幸存者的探險家馮春,曾談及:“探險更應該注重要探些什麽,而不是逞勇鬥狠。探險只是認識自然的一種手段,需要的是理性。我們熱愛自然,更應熱愛生命。”這理性,不單探險者要銘刻在心,負有警告、提示和救援之責的管理部門,同樣不可或缺。據鄂爾多斯市公安局副局長介紹,庫布齊沙漠沙子很細,車根本開不進去,只能由警察徒步穿越,他們帶著駝隊馱著水和食物進入沙漠尋找遇難者。他們在此次救援中,能派出去的警察都派出去了,在家休息的也被調回來了;從2日下午4點,一直到4日上午11點,所有的人都沒合眼。
社論指出,不難看出,一線救援隊伍的硬體儲備根本無法應對服務之需。而我們知道,執法的理性,當體現爲未雨綢繆,而不是遇事以後亂做一團。
除此之外,相關旅遊警示工作也需提升。據介紹,目前國家在自助遊方面還沒有針對遊客安全的管理規定,這爲應急協調工作帶來不便。而且,儘管幾個旅遊探險網站上,“到庫布齊沙漠探險”帖子均被置於網頁高處,但各網頁除介紹庫布齊沙漠風土民情之外,都沒有沙漠生存等方面的安全提示。這顯然需要行政部門有所作爲。
社論指出,以上諸多問題,倘能儘快完善,當堪稱理性。法國思想家布萊斯·帕斯卡說:人,不過是一根脆弱的會思想的蘆葦。
而在自然面前,人類惟一可資助的就是智識、理性。所以探險自然,必須理性爲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