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陳昊蘇:中日關係越困難 越要加強民間交流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8-31 16:14:24  


  “我們希望通過十年的共同努力,改善中日人民互相之間的觀感,把雙方的互信重新建立起來,而且從經濟發展中獲取共同的利益。特別注意讓雙方人民感受到這種利益。”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會長陳昊蘇說。

  8月15日,小泉純一郎五年裏第六次參拜供奉有二戰甲級戰犯的靖國神社,公然挑戰國際正義和人類良知,嚴重傷害了中國人民的感情,使本已處於"政冷"困局的中日關係遭遇更大困難。

  在中日關係的歷史上,也曾有過政治關係停滯不前的時期,但兩國人民依靠相向的努力,通過密切的民間交流,"以民促官",實現了中日邦交正常化。如今,當中日政治關係再遇困難時,中日民間交流當如何作為?

  8月16日,小泉參拜靖國神社第二天,半月談記者專訪了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會長陳昊蘇。陳昊蘇1990年出任對外友協副會長,2000年任會長,在中外友好交流的崗位上一幹就是17年。以下是陳昊蘇會長談話的主要內容。

  小泉的行為是在向中日關係的傷口上撒鹽

  日本首相小泉純一郎昨天悍然第六次參拜供奉有二戰甲級戰犯的靖國神社,對中日關係造成了進一步的嚴重傷害。我曾向日本朋友比喻,在生活中,如果我們的身體哪個部位受了傷,應該認真護理、上藥、靜養,才有可能痊癒。但是,假如每隔一段時間就在傷口撒上一把鹽,那麼傷口就會惡化,再高明的醫生也治不好這個傷。現在,小泉的所作所為,就是每年向中日關係的傷口撒一次鹽。

  小泉辯解說,參拜靖國神社是源於個人理念。實際上,據我從日本朋友那裏了解,在他沒有擔任首相之前,他一次也沒有參拜過,用個人理念來辯解根本說不通。

  參拜靖國神社現在成了中日關係中難解的癥結。中日關係降到目前這種低水準,責任不在中國,也不在日本人民,而在於像小泉這樣少見的日本領導人不斷地去傷害鄰國人民的感情,不斷地在傷口上撒鹽,我們對發生這樣的事情感到非常痛心。

  但是另一方面,我希望特別強調的是,我們對中日關係的前途還是有信心的,因為小泉的參拜行為在國內並沒有得到他所預期的支持,不贊成甚至反對他參拜的聲音是強大的,超過了半數。如果日本領導人真的尊重人民的意願,真想塑造日本在國際上更負責的國家形象的話,就應該認真考慮今後不再參拜的問題。

  政治關係出現障礙,民間交流還要繼續

  中日政治關係出現障礙,民間的文化交流與經濟合作以及人員往來還要繼續進行下去。當年中日邦交沒有實現正常化的時候,政治關係很嚴峻,雙方有識之士就是用民間外交的方式,"以民促官",推動中日實現邦交正常化的。現在中日政治關係出現了持續冷淡和嚴重困難,繼續加強民間的友好交流顯得尤為重要。

  這方面的工作我們做了不少。今年3月31日,我們邀請了日本對華友好7團體的領導人來訪問,胡錦濤主席親自會見了他們。胡主席當時提出,要本著對歷史、對人民、對未來負責的態度處理中日關係問題,首先解決影響中日關係發展的癥結,進一步按照"以史為鑒,面向未來"的原則構築世代友好的中日關係。中方要求的實質是日方領導人不要再做傷害中國人民感情的事情,這是合情合理、尊重道義的主張,日本有識之士及許多民眾都給予理解,這使我們感到欣慰。

  今年6月,我們與日方合作在葫蘆島舉行了一個盛大的活動,紀念戰後百萬日本僑民大遣返60週年。1945年日本戰敗後,在中國留下了很多僑民,總數超過100萬。當時的中國經過8年抗戰,自己也相當困難,但是中國方面盡一切力量來幫助這些日本僑民回國,而且是共產黨和國民黨聯合起來做這件事情,表現出對日本人民的尊重和人道主義關懷。

  這次紀念活動,日本方面來了許多人,包括前首相村山富市先生。他認為,撤僑這件事說明,中日之間在歷史上也不是只有戰爭,戰爭一結束,中日兩國人民就開始用和平的精神營造新的關係。這樣一段歷史應該讓大家知道,特別是雙方的青年應該了解這個情況。

  我們在葫蘆島海岸為和平公園舉行了奠基儀式,表達中日人民世代友好的願望。中日雙方朋友的發言,人們聽了都很感動。

  以文促信,以經促贏,以政促行

  應該承認,目前中日關係在政治上陷入了困境,對雙方人民的親近感產生很不利的影響。各種調查數據都顯示,中日雙方對對方持負面態度的人數都比過去有較大增長。前幾天,我看到日本媒體公佈了一個調查,其中提到65%的日本人認為中國人不值得信賴。反過來,中國人中的大多數對日本人的印象也很不好。

  如何避免這種互相厭惡的勢頭繼續下去?我認為應從三個方面做工作。

  一是以文促信,就是以文化的交流促進互相信任的感情的發展。中日之間有50年的戰爭,對雙方人民的信任造成了極大的損害。但是中日之間還有2000多年的文化交流和友好合作的歷史,另外戰後61年中,中日友好團體做了大量的工作來恢復曾經有過的互相信任。

  在建立互信的過程中,我們不應該總是盯著負面的東西,反而削弱和忽略了積極的因素。有一部電影,叫《清涼寺的鐘聲》,講的是日本僑民返回時遺失了孩子,中國老百姓省吃儉用把孩子撫養大。中國的老百姓雖然沒有高深的理論,但他們知道孤兒沒有罪。從這裡也可以看到,中日兩國人民之間不只有仇恨,還有很多值得宣揚的愛心和友誼。

  二是以經促贏,就是以經濟合作促進雙方國家在發展上的互利共贏。日本是世界第二經濟大國,中國現在國民生產總值排名世界第四位。日本當然想保持繁榮,而中國正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如果中日雙方在經濟方面進行合作,有利於雙方共贏。這種共贏將把國家關繫帶到非常牢固而且密切的共同基礎上來,這也有利於全世界走向和平和發展的未來。

  三是以政促行,即以政治方面的合作促進共同的行動。比如在朝鮮核問題六方會談上,中日雙方就可以進行合作,促進問題在談判桌上得到妥善解決。這裡的行,是相向而行,強調向同一個目標前進,而不是背道而馳,越走越遠。相向而行其實就是在處理雙邊問題和世界和平與發展的重大問題上,強調合作而不是對立。中國方面是願意和日本進行合作的。

  互信、共贏、同行,這是符合兩國人民利益的目標,經過雙方的共同努力,有可能成為兩國關係發展的主流。

  民間交流既要著眼長遠,也要只爭朝夕

  明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35週年,中日雙方都會舉行一些重大活動進行紀念,增進中日人民之間的感情。可以預見,明年我們將迎來中日民間交流一個新的高潮。

  過去,中日民間搞過一些大型交流活動,比如1984年中國邀請三千日本青年訪華開展大聯歡,影響非常大。2000年,雙方搞了旅遊觀光交流大會,來的日本友人也相當多,達到上萬人。以後如果條件成熟,我們還會搞這樣的活動。

  對於未來的中日民間交流,我們希望通過十年的共同努力,改善中日人民之間互相的觀感,把雙方互信重新建立起來,而且從經濟發展中獲取共同的利益。特別注意讓雙方人民感受到這種利益。

  我想強調兩點,一是要有長期工作的思想準備。日本國內確實存在一些不願意看到中日兩國人民世代友好下去的勢力,他們經常挑起一些事端,企圖惡化中日人民之間的感情,我們不能上他們的當。

  我曾到烏茲別克斯坦訪問,在一個紀念亭裏看到一位烏茲別克詩人說過的一句話,"世界上沒有任何東西比煽動人民之間的仇恨更為可憎"。過去為什麼發生戰爭?前提條件是人民之間存在惡感。假如一個國家的統治者要對另外一個國家發動戰爭的話,首先要做的就是挑動自己國家人民對那個國家的仇恨。幾百年前的東方智者就懂得挑起仇恨是極端有害的事情,我們現在更應該高度警惕那些在人民之間散播仇恨的言論和行為。

  第二,我們也要有只爭朝夕的精神。中日兩國關係長期處於"政冷經熱"的狀態,這個狀態對雙方都造成損害,而早一天結束這樣的狀態,對雙方都有好處。我們要團結所有可以團結的民間力量,推動日本政府領導人正視歷史,聽取並尊重中日兩國人民呼籲和平的聲音。寄希望於他們有足夠的政治智慧來維護日本的形象,不再做傷害中國人民感情的事情。為了兩國人民的共同利益,我們將盡到自己的努力。(來源:半月談)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