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2 】 
台獨的軍事想像不可被低估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11-28 13:40:23  


兩岸問題有出現高危的跡象
台海戰略思維明顯改弦易轍
  中評社訊╱題:台獨的軍事想像不可被低估 作者:孫楚(香港),時事評論員
  
  如果說台灣海峽兩岸的問題,祇存在著三個解決的選項,即統一、台獨與維持現狀。而這三個選項又各有勢力在推波助浪,互相排斥,唯求儘早實現自己的選擇;如果每個勢力都堅守理性,循一切正常而又依法,更有君子守則,對得失又能淡然處之,則這場政治遊戲會循著一切正常的軌道推進,循著現有或未有的國內外機制去競逐,最後贏取自己的選擇,將可預期。
  
  兩岸問題有出現高危的跡象
  
  但是,兩岸存在的客觀條件,當連參與這場政治遊戲的所有勢力都無法互信,又缺乏可行的溝通機制,再加上軍事對抗的緊張氣氛又不斷被推高,還有人被懷疑機關算盡,不君子,欠真誠,無理性,拳頭祇能握不能放。儘管存在著的和平談判的機制嚴重不足夠的情況已被想法補上,但比較之下,水漲速度快過修堤速度,而國際形勢又可以被利用的情況正不斷惡化。凡此種種,在在說明了兩岸問題的種種應對方法,並非一切循正常正軌、理性、和平、光明正大,並且一切依可預算和預測的方向發展。而是往相反方向發展的幾率不斷提高,有出現高危的跡象。

  說白了,兩岸問題打的盤算,除了透明度高的盤算之外,也出現了透明度零的盤算。前者指的是兩岸正常的軍防盤算,後者指的是突發的軍事衝突「意外」盤算。前者的盤算透明度高是因為有可能參與打的角色的利害考量都擺在檯面上,一目了然。就兩岸現勢來衡量,不打的盤算多過打的盤算;因為盤算到不打也可達到自己的選擇目標,沒必要付出不可預計的損害代價。後者的盤算透明度為零,也是基於利害的考量;因為檯面上不打的盤算沒法為自己操縱,偏是自己盤算到不打的最終效果對自己極度不利,因此祇有想方設法去挑起打的終局,而且盤算到一旦打起來,自己的選項會突圍而出,會受到國際認可,而且會得到不斷有人護航。

  綜觀上述三個選項的三大勢力,最有可能盤算打,而又祇能採用透明度為零的手法促成打的勢力,非台獨勢力莫屬。這個看法,下面加以討論。
  
  台獨勢力的研判
  
  首先,台獨勢力把兩岸以「一個中國」的主權原則進行統一視為絕對不可能接受的選項,這可以從他們多年來的言行表露出來;尤其是以「台獨綱領」作為黨的政治奮鬥目標的民進黨執政以來,台獨的言與行更表露無遺。尤其是今年春節作出了「廢統」的決定而受到美國從中作梗時,那種強行闖關、不顧後果的心態已經初露端倪;但面對美方高級官員嚴詞阻止,並感受到如果不接受勸告會有失去美國「保護傘」的即時危機,因此迫得用「終止」國統綱領與國統會的運作作為讓步,但心裡的不甘也在國安會高官的記者會上被媒體高度質疑,「終統」與「廢統」有何不同的問題也不斷被媒體旁敲側擊,最後因為一句「廢統」不是法律語言而被廣泛報導為沒甚麼差別而又引起美方公開要台方作出澄清,並說美方的理解祇是終止國統綱領與國統會運作,不是廢除,以後的總統繼任者也可隨時加以恢復運作。這次美台因「廢統」問題而公開鬧得不愉快正說明了台獨勢力在試探美國對「統獨」的底線何在?之所以用「廢統」來出牌,真正想知道的是,美國手上的「台獨」牌可不可靠?可靠的話有甚麼先決條件?經過這次「廢統」測試後,台獨勢力已深切瞭解到,如果兩岸因台方先行宣佈獨立而引發戰爭,美方不會因此而作出軍事介入去維護台獨。但如果大陸先行動手武力統一台灣,美國已表明不許兩岸任何一方改變現狀,除非通過和平談判取得雙方同意則另當別論。

  摸清了美國對台獨的立場後,台獨勢力基於他們絕對拒絕「國統」的選項,而又認定「維持現狀」不可行,這點在扁政府決意要廢統的其中一個公開宣明的理據,便是大陸方面早已不斷把現狀加以改變,其中被點到的改變重大動作是通過台商在大陸的投資經商而把台灣經濟空洞化,進而抓住台灣經濟命脈,從而瓦解台灣分離主義的意志與能力。其次被點到的是大陸通過了《反分裂國家法》,這法被視為否定台灣主權獨立的現狀。既然絕不能要「國統」,又不能「維持現狀」,而台獨又非要到手不可,台獨勢力便非要想法取得以台灣為主權獨立,與大陸永遠割切的台灣獨立建國的地位不可。

  以足智多謀、長於研制敵我形勢、最後多能在困境中絕處逢生見稱的總統府屬下的國安會來說,必然不會不進行全方位的去儘所有可能為台獨找出突破口的研制。而在他們所有可能研制的考量中,最有可能被選中的台獨妙方,便是巧妙地、天衣無縫地、不露痕跡地、有計謀地觸動台海上空軍事交火,接著全面作出軍事備戰,造成已面臨大陸軍事進犯的緊急形勢,對外全面作出國際輿論聲討大陸「侵略」(這是台獨勢力的用詞),對內也作出全面全天候的戒嚴令,終止立法院運作;正如過去戒嚴時期的做法,終止民主選舉,一切以軍法統治行之。在這同時,扁政府也會公開宣佈台灣共和國正式誕生,因為他早說過,祇要是大陸武力犯台,他便立即宣佈台獨。在這種「猝不及防」的空戰事件發生後,雙方最有可能的立即反應,只要一方在空中發射飛彈,在高科技戰略戰術的軍事回應,如被動的一方沒作出事先的嚴密研判及預先訓練好自己的應變式的、節制性的回應,如果讓己方軍人的自然反應,便會雙方一觸即發,不斷燃燒,事後要判斷誰先滋事已然難以找到確切的事證物證。情況正如二○○四年「三一九槍擊」事件那樣,事發後軍方與警方的應對手法,都難以令人置信——警方沒第一時間封鎖事發現場,連中彈坐車也任由閒人接觸;而軍方的處理手法更使某些軍人無法在投票日投下他們的選票。這引起泛藍候選人抗議示威,認定這場槍擊事件是預謀的詭計,目的是要用兩粒子彈讓不利於泛綠的選舉翻盤而對己有利。事後的選舉結果也與民調的差距有很大落差,「三一九事件」也就留下了永遠的歷史懸疑大案。如果在台海上空也製造類似的「空戰事件」,要混淆國際視聽也易如反掌,儘管美國有全天候的衛星監察台海上空的一舉一動,但戰事一旦爆發,基於整體的戰略向維護台灣傾斜,且對區域安全的長遠考慮都以大陸為戰略競爭對手,甚至還把「中國威脅」作為「美日安全平台」的假想敵,凡此種種都說明了美國對台的安全考量,不純是為救台而救台,而是另有更大更長遠的「圍堵」大陸的其他戰略價值。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