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8月1日電/近日,國家外匯管理局正式批准了中國銀行、工商銀行、東亞銀行境內分行三家銀行作爲首批代客境外理財業務銀行,這三家銀行獲得的購匯額度共計48億美元。也就是說,醞釀已久的QDII開始正式啓動。與此同時,建設銀行、交通銀行、匯豐銀行三家銀行的QDII購匯額度也在申請之中,預計也將於近期獲得批復。加上後三家銀行的購匯額度,六家銀行境外理財業務的購匯額度可能接近100億美元。
證券時報發表文章稱,作爲首次啓航的QDII,一舉獲得了近100億美元的購匯額度,與中國目前近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相比,或許祗是九牛一毛。但這一規模與已經先行三年之久的QFII做比較的話,絕對是一個大躍進式的數字。時至今日,獲得QFII資格的機構已經突破40家,而其中36家機構總共獲得的投資額度也就70億美元多一點。儘管QDII與QFII之間祗是一個字母之差,但從上述這兩組數據對比可看出,管理機構對於兩者有著不同的偏好與支持力度。
文章表示,不可否認,外匯儲備的持續增長,已經給中國國民經濟的健康成長帶來了不可低估的負面影響。將外匯儲備通過QDII的形式引導出境,不愧是管理層較爲理想而又現實的選項之一。但現在的問題是,如此大躍進般的舉動,是否又會犯上拔苗助長的老毛病?
國人對於如何在境外做虛擬資産的投資還不甚了解,更不要說能够做好境外虛擬資産的投資了。中航油事件、國儲銅事件等就是前車之鑒,這些都從不同的側面折射出了中國這些年來境外投資所存在的問題。也正因爲如此,又如何能讓國人對這麽大規模的的出海資金放下那顆始終忐忑不安的心呢?
除此以外,A股市場正處於元氣恢復、急需資金注入的階段。QDII大躍進對內地股票市場將帶來哪些影響?這也是需要政策制定者慎重考慮的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