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4月22日電/《新京報》今日刊登社論說,4月20日晚,胡錦濤主席在美發表演說,強調中國堅定不移地走和平發展道路,對內搞建設、謀發展,對外致力於維護世界和平。並著重指出,此次訪美加強了兩國對話,深化了彼此合作,全面推進了21世紀中美建設性合作關係。值得注意的是,在此次訪問中,胡錦濤在不同場合多次提到了“合作”這個概念。
社論說,近年來,儘管中美關係的發展受到某些因素的影響,但兩國在各個領域裏的合作不斷得到了加強。比如在朝核問題上,中國成功促成了旨在促朝棄核的六方會談共同聲明發表;在伊朗核問題上,中國積極展開外交斡旋,使危機有所緩和;同樣,在反對“台獨”問題上,中美兩國本著避免對抗,爭取合作的原則,維護了東亞地區的穩定與發展。
走過多風多雨的二十世紀,總結人類歷史上群體性的多災多難,絕大部分人道悲劇莫不來自同類相殘。然而,那種建立在武力與不平等契約基礎上的征服,即使對那些征服者來說,也未嘗不是噩夢一場。就像歷史學家湯因比當年談到斯巴達的衰敗與滅亡時所說:斯巴達在征服世界時同樣被其征服行為所奴役,終於被被征服者吞滅。
社論認為,應該說,當今世界仍有許多不安定的因素,諸如“文明衝突論”、意識形態之爭以及弱肉強食的觀念在許多地方仍然不無市場。我們相信,任何以自救為目的的革命與改良,以及所有關乎民族獨立與個體自由的解放,本質上都是為了追求幸福生活。而全人類和解與合作、自由交流,是這種幸福的大前提。歷史證明,任何國家之間的分歧的解決以及國際社會的共同進步,都有賴於這種平等對話。只有平等互惠、自由交流、真誠合作,才能讓有思想的人更有思想,讓有力量的人更有力量,讓負責任的國家擔起責任,讓有希望的國家更有希望。
社論引述,如有學者指出,衡量人類進步有兩個關鍵價值:一是自由(獨立),二是合作。在某種意義上說,自由是一切平等的前提,而合作則是彌合社群分歧與衝突的一劑良藥。二者相互進益,缺一不可。
自達爾文進化論問世以來,惟“叢林法則”馬首是瞻的社會達爾文主義受到了廣泛推崇。然而,早在1902年,俄國思想家克魯泡特金便發表《互助論》,反對社會達爾文主義者將“生存競爭”看作是進化的主要因素。在他看來,“互助”是生物的本能,“互助法則”才是一切生物包括人類在內的進化法則。我們的共同家園是這個世界本身,任何一個國家,想要成為強國,卻把周邊國家都變成窮困匱乏的地區,也是不可能實現的。
誠然,“我們所處的時代,是一個充滿機遇和挑戰的時代。世界在發生深刻變化,人類的生產生活方式在發生深刻變化,人與人、人與自然乃至國與國關係也在發生深刻變化”,所以,“面對深刻變化的世界,面對層出不窮的挑戰,世界各國應該通力合作,共同推動國際社會發展進步(胡錦濤語)”,才成為中國的必然主張。而從國際政治的角度上看,如果說二十世紀人類著重解決的是國家與民族的獨立問題,二十一世紀將著重解決全人類合作的問題。正是在此基礎上,歐盟的建設、“全球治理”、“地球村”等概念能夠如此牽動人心。
如胡錦濤指出的,“中美關係已經超過了兩邊關係的範疇,具有全球意義”。社論相信,中美共建“21世紀建設性合作關係”,必然是對人類“合作文明”的巨大促進。同樣,二十一世紀的當務之急,這個世界是否會好,更取決於我們對“合作文明”的求取,取決於我們對人類持久的自由與幸福的態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