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21世紀石油沖擊的應因之道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6-29 07:14:21  


  中評社香港6月29日電/石油作爲戰略物資,其供應充裕與否,價格高低,會影響各行業的運行狀况,通過價格傳導和轉嫁,最終考驗宏觀經濟穩定性,幷影響消費者福利。第一財經日報文章如是說。

  危險的高油價

  文章稱,歷史上發生的三次石油危機(1973~1974年阿拉伯國家石油禁運、1979年伊朗革命和1980年的伊朗與伊拉克戰爭)都曾給全球造成深遠影響。三次石油危機讓石油價格從上世紀60年代的10余美元一桶飈昇到80年代初近70美元一桶,上昇了4倍多。當時西方發達國家正處於重化工業鼎盛時期,石油是工業的基礎原料,其價格上昇導致各國通貨膨脹、經濟蕭條、失業率上昇,“石油沖擊”加上生産率下降,引發了瀰漫西方發達國家經濟“滯脹”現象。

  進入21世紀,石油供應瓶頸再次出現。第一産油大國沙特的生産能力接近其全部生産潜力;第二産油大國伊朗深陷“核危機”之中,爲世界石油市場最大的不確定因素;第三産油大國 伊拉克,自2003年美國侵入後,産油設施平均每3天就受到一次武裝攻擊,産油量驟减;俄羅斯加强對石油資源的控制,啓動石油公司國有化進程,石油不再祗是簡單的資源和商品;委內瑞拉收緊石油政策,今年4月份收回了法國石油公司道達爾開採的油田,幷中止了與意大利Eni石油公司的合同,把外國石油公司的所得稅率由34%提高到50%;尼日利亞國內局勢的動蕩使得該國石油生産和供應無法穩定。

  供應緊張和需求旺盛,再次使石油價格急速攀昇,近期國際原油期貨已經連續多周維持在70美元以上的價位,石油價格下一步走向,抽緊了各國宏觀經濟管理部門的神經。

  就目前來看,當前高油價暫時還沒有讓世界經濟增長停止脚步。今年第一季度美國經濟增長速度按年率計算達5.3%,大大高於去年第四季度的1.7%;中國一季度增長10.2%,增長速度比去年同期加快了0.3個百分點。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4月19日發表的《世界經濟展望》預測日本經濟將增長2.8%,印度將增長7.3%。由於亞洲經濟的强勁表現,IMF將今年全球經濟增長預測從4.3%調高到4.9%。

  但是,石油供給方面存在的不確定因素是否會演變成“石油沖擊”,幷引起世界經濟的停滯與混亂?已經成爲各國宏觀管理部門高度重視的問題。

  全面的資源緊張

  文章表示,經濟學家在分析20世紀70~80年代的西方世界“滯脹”現象時,把“石油沖擊”和生産率下降作爲主要起因,幷認爲生産率下降導致市場無法吸收“石油沖擊”的震蕩,從而出現長時間的經濟停滯與通貨膨脹。

  經過20多年的技術進步和經濟體制調整,20世紀90年代以來,英美等發達國家、亞洲新興經濟體國家和地區的生産率都有普遍增長;發達國家的經濟結構也發生了顯著變化,製造業在經濟中的比重顯著下降,第三産業逐步成爲最大的主導産業。經濟增長對石油依賴度降低。

  儘管生産率提高、産業結構變遷和增長對石油依賴度降低,讓高油價的破壞力大爲减弱,但伴隨高油價的其他資源緊張却大大增强了發生“石油沖擊”的危險。因爲其他資源的緊張將加劇高油價的破壞力。高油價加上其他工業原材料價格全面上漲,必然讓各國面對更大的通貨膨脹壓力。

  今年以來,銅、鉑、銀、鋁、鋅等多種貴金屬的價格已達到了數十年來從未遇見的高點,鐵礦石的粉礦價格從2002年以來已經上漲了164%。2006年世界主要鋼廠與鐵礦石供應商的談判基本以鋼廠的妥協告終,鋼廠不得不再次接受供應商的大幅漲價。國際金價猶如一匹脫繮的野馬,以令人瞠目結舌的速度迅速攀昇。在人們對通貨膨脹的高預期中,黃金其實成爲國際投機資本的避風港。

  如此全面的工業原材料漲價,必將抬高製成品廠商的成本,擠壓製成品廠商的利潤空間。原料價格上漲最終要向製成品價格傳導,帶來通貨膨脹壓力。

  高油價對中國經濟運行的風險

  文章認爲,高油價和資源類初級産品的漲價給世界經濟穩定增長帶來了變數,中國也不例外。雖然今年初中國主要宏觀經濟數據表現比較平穩,但潜存的風險也不容忽視。

  第一,GDP快速增長加劇能源、資源緊張。今年一季度GDP增長數據令人振奮,但是,在粗放型增長路徑沒有根本改變的情况下,高速度增長將加劇資源和能源的緊張局面。

  第二,中國多種戰略資源的對外依存度高,國際市場能源與資源價格波動對國內經濟運行影響日益顯現。2004年中國原油、鐵礦石、氧化鋁的對外依存度分別達到35%、36%和46%。隨著經濟增長速度加快,發展所需戰略資源對外依存度更大,國際市場與國內市場聯動更强。

  第三,高油價和資源價格飈昇導致貿易條件惡化。中國大多數出口商品和石油存在比價關係,但隨著國際原油價格的不斷上昇,出口商品價格却不斷下跌,貿易條件呈不斷惡化趨勢。

  第四,地方政府投資沖動强烈,對市場機制發育和完善起負面作用。政府與銀行簽署金融戰略合作協議,發放所謂的“打捆貸款”,推昇地方固定資産投資規模。難以避免政府搞重複建設和銀行發生呆賬壞賬的結局。

  文章指出,針對經濟運行中潜存風險,中國宏觀調控政策既要慎重,又要積極;既要限制,又要保護。由於調控政策要“防患于未然”,主管部門對經濟數據的觀察就要綜合考慮多種經濟指標發展趨勢,不能以個別指標爲中心。例如,貨幣政策不能祗關注CPI指標,投資增長指標也要納入决策體系之中。因爲,信貸和投資的過快增長與資金的充斥和成本太低有密切的關係。在預期 國際油價和其他初級投入品價格長期保持高位的情况下,貨幣政策還可以更緊一些,預先給過熱的投資降溫。

  財政政策也需要有所作爲,對受國際油價和資源價格上漲影響大的行業和企業,可以採取“一事一議”的辦法,推出臨時性稅收减免措施,保護企業的積極性。切實保障居民的消費能力,宏觀管理部門不能僅靠簡單的“聽證”程序,提高最終産品和服務的價格,向消費者轉嫁上昇的經濟成本。在實施“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戰略任務期間,更要加大對農業生産的支持力度,爲農民建立良好的收入和消費預期。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