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溫家寶總理出席亞歐首腦會議。ASEM官方圖片 |
中評社北京9月11日電/人民日報海外版今天刊載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阮宗澤 的署名文章,評論中歐關係,全文如下:
行至水窮處,坐看雲起時。9月9日,第九次中歐領導人會晤在芬蘭首都赫爾辛基舉行並發表了聯合聲明。雙方同意啟動有關新夥伴合作協定的談判,以充分反映當前中歐全面戰略夥伴關係的廣度和深度。中歐關係又一次吸引了世界的目光。
近年來,中歐關係呈現以下兩個鮮明特點:首先,制度化不斷加強,對話管道在擴大。中歐之間高層接觸與互訪頻繁,此外還有13套定期對話機制,涉及雙方的政治、經濟、科技和文化等方面,如中歐副外長級定期戰略對話機制。擬議中的中歐夥伴關係框架協定將涵蓋雙邊關係的全部領域,包括加強政治事務合作。同時,亞歐會議也為雙方提供了進一步互動的空間。其次,雙邊關係朝全方位拓展。在經貿方面,歐盟與中國互為第一和第二大貿易夥伴。今年上半年,中歐雙邊貿易額已達1209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了20.8%。同時,雙方在政治、科技、人文交流等方面成效顯著。今年5月,歐盟、中國等正式啟動“國際熱核計畫”。中歐科技年活動將於今年10月拉開帷幕。中歐雙方還加強能源和交通領域戰略對話,確定在氣候變化領域建立夥伴關係。隨著歐盟成員國相繼成為中國公民旅遊目的地,中歐人員往來空前活躍,大大增強了中歐關係的民間基礎。
中歐關係是建立在平等互利的基礎之上的,適應了時代的需要,具有廣闊的前景。對歐盟來說,對華關係已經成為其對外關係的一個基軸,這主要包括兩層內容:一是它關係到歐盟能否形成“共同的外交與安全”政策的信譽;二是確保歐盟能從中國的崛起中獲得“發展紅利”和保持歐盟的競爭力。對中國來說,與歐盟的關係是中國大國外交的關鍵一環。雙方沒有根本的利益衝突,相反,分享利益與日俱增;在處理國際事務上,雙方均堅持多邊主義,合作潛力巨大。
然而,如何不斷充實中歐戰略夥伴關係,是下一步中歐雙方需要認真思考的議題。近來歐盟內部也在重新評估中國的崛起可能帶來的影響。據悉,歐盟今年將又一次出臺新的政策檔,與以往不同的是,歐盟將首次分別出臺“對華貿易政策檔”和“對華政策檔”兩個檔。一種值得關注的動向是,歐盟也試圖要對中國奉行“對沖”戰略,即在與中國保持接觸並發展關係的同時,加強對中國的防範。近來,歐盟與美國建立了“東亞戰略協調機制”,與日本建立了“戰略對話機制”,還將於今年與印度首次建立“安全戰略對話機制”。據透露,這些機制均有針對中國的色彩。而歐盟在是否解除對華軍售問題上表現消極,就在此次中歐首腦會晤之前,歐洲議會投票決定維持對華軍售的禁令。歐盟內部過去一年在推進一體進程中也遇到不少難題,比如憲法危機等有可能刺激歐盟的貿易保護主義抬頭,這些都可能成為影響中歐關係的烏雲。
回顧中歐所走過的31年的道路,從相互隔閡到相互依存,從陌生到熟悉,一個重要啟示就是雙方需要登高望遠,排除外來幹擾。當前中歐關係處於新的更高的起點,更加需要雙方從長遠出發,共同努力,驅散烏雲,走向燦爛的明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