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泉29日離開日本,前往非洲訪問。 |
中評社香港5月1日電/從4月29日起,日本首相小泉開始對埃塞俄比亞、加納和瑞典3國進行為期7的訪問。法新社日前發自東京的一則消息認為,小泉此行是日本為了拓展其以亞洲為重點的外交政策、取得全球影響力而進行的活動之一。日本媒體則說,小泉是繼森喜朗首相以後,第二位訪問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國家的現任首相。此行目的在於對抗中國,因為中國在阻止日本成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同時,還為獲取資源對非洲國家加強了外交攻勢。
新華網報道,日本《東京新聞》日前在一篇題為《小泉訪問非洲發起針對中國外交攻勢》的文章中稱,伴隨著經濟快速發展,中國已成為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費國。中國領導人前往有優質原油的非洲國家訪問,開展積極的資源外交。日本一直主導著非洲開發會議,但領導人對非洲的出訪相比中國少得多。
文章說,小泉首相為對抗中國的外交攻勢,打算對非洲國家進行「面對面外交」。政府有關人士對小泉出訪成果表示期待,認為「首相專程前往非洲,應該能取得相當的效果」。
這家報紙稱,中國在1993年成為原油純進口國並在2003年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費國。中國現在40%以上的石油依靠進口。北京在全球石油市場咄咄逼人的做法引起廣泛的注意,尤為引人矚目的是去年夏天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企圖收購美國優尼科公司。
能源問題專家認為,其實,中日在能源問題上的競爭已延伸到中東。2004年初,日本和伊朗簽署一項30億美元的合同開發伊朗阿紮德甘油田。但是,由於德黑蘭核計畫引起的國際緊張,東京越來越擔心如何處理這場核危機。而中國卻在此時獲得了伊朗亞達瓦蘭油田的開發權。許多分析家指出,如果日本被迫放棄阿紮德甘項目作為向德黑蘭施加的國際壓力的組成部分,北京就可能擠進來替代東京的位置。
日本國際政治和經濟評論員久根政紀稱,跟世界上最大的石油輸出國沙烏地阿拉伯保持良好關係一直是日本優先考慮的問題。然而,兩國之間的關係並非一帆風順。在沙烏地阿拉伯聯合建設一家煉油廠的計畫在20世紀90年代泡湯了,這給兩國關係形成相當大的壓力。
久根政紀最近在《焦點日本》網站發表一篇題為《日本在中亞和中東的外交行動》的文章說,儘管日本政府誠心誠意地對沙特採取主動行動,但利雅得還是終止了日本阿拉伯石油公司在海夫吉油田的開採特許,兩國關係進一步緊張,導致日本通商產業省發展同伊朗的關係。日本希望這一戰略能使沙特政府因為擔心日本同伊朗靠得更近而回心轉意。
但分析家們認為,日本試圖通過「密切」同伊朗的關係向沙特施壓,可能會給它帶來更大的麻煩。伊朗咄咄逼人的核政策很可能導致西方國家對這個伊斯蘭國家實施國際經濟制裁。這就迫使日本重新修復同沙烏地阿拉伯的關係。日本通商產業省的許多人認為沙特終止日本阿拉伯石油公司在海夫吉油田的開採特許是故意在背後捅刀子,表明沙特是不能信任的。但是,日本人越來越意識到,如果說同沙烏地阿拉伯做生意是一個雷場,那麼,同伊朗做生意甚至更危險。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分析家說:「這個項目之所以能繼續進行,表明日本工業界和政府都明白,他們不能疏遠沙特。」東京可能已經認為,只要在伊朗再搞一些替代項目,日本就能使其原油進口多樣化,從而提高其能源安全性。然而,越來越大的壓力要求切斷伊朗同國際社會的聯繫,美國也不斷要求日本放棄阿紮德甘項目,東京被迫在能源需求和國際關係之間進行權衡。
這位分析家得出這樣一個結論:「簡單的事實是,沙烏地阿拉伯擁有世界上最大的原油儲藏量,排除沙烏地阿拉伯,日本就不可能制訂出任何能源政策。如果在沙烏地阿拉伯的拉比格項目能夠獲得成功,就會有更多的日本公司投資其他沙特石油開發項目。」因此,儘管在伊朗出了點問題,儘管中東和中亞的局勢越來越不穩定,日本仍然可以積極發展同石油生產國的合作關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