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名畫生意 比股票好賺十倍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5-26 16:27:37  


  在大中華經濟圈成形下,華人藝術市場呈現多頭格局,國際拍賣公司如蘇富比、佳士得均開始重視華人畫家,下一位中國達文西、梵谷與畢卡索在哪裡?提前布局未來大師,不但能培養自己的藝術氣質,還能憑一幅畫為自己創造千萬身價。 
 
  一九九二年,在台“立法院”擔任助理的許清宗,手上有些閒錢便興起買畫的念頭。他買了幾幅台灣本土水墨畫家王太田的畫作,每幅約一萬元。如今,許清宗已經退休
畢加索的《朵拉與小貓》以9,500萬美元成交。(資料圖片)
在家,偶爾投資股票,但他不知道的是,他手上的畫作若釋出到市場,每幅市價已經到了八萬元左右。

  十四年的時間,許清宗手上的畫作增值將近八倍。但讓他扼腕的是,當年他曾因公務走訪上海,有機會購買中國畫家吳冠中的油畫。如果當時他捨得花新台幣十數萬元,買下一幅畫,他現在根本不必投資股票,就能坐擁上千萬元的退休身價。

  去年春天,吳冠中一幅(黃土高原),才剛創下折合新台幣七四八○萬元的新高紀錄。今年四月,香港蘇富比“中國當代藝術拍賣”上,吳冠中的畫仍拍出千萬元行情,而華人畫家常玉的(花中君子),更在一股中國熱中飆出一.一五二九億元的驚人價位,創造出新的中國油畫最高拍賣紀錄。

常玉作品 飆出一億餘元拍賣價

  隨著中國經濟快速發展,亞洲華人藝術家的身價水漲船高,不但中國、香港、台灣與東南亞的收藏家加入競標行列,連歐美國際拍賣公司也熱中炒作華人畫家的作品。四十二歲的中國新生代畫家劉野,才剛以一幅(煙),締造出一五一八萬元的畫作拍賣紀錄。台灣本土前輩畫家也跟著這股中國藝術熱而沾光,廖繼春、陳澄波等名家的畫價都在國際拍賣市場穩定成長中。

  中國熱,到底有多熱?台灣畫廊協會顧問陸潔民說,“日前在北京舉辦的中國國際畫廊博覽會上,我就看到四、五十位台灣收藏家現身,這是過去罕見的跡象。”另外,五月初在台北華山文化園區舉辦的“二○○六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參觀人數比往年增加近倍,約到六、七萬人次,賣出的畫作也比去年熱絡許多,當中不乏遠從中國大陸而來的收藏家。

  雖然中國藝術市場不無國際拍賣公司炒作的跡象,但這跟 一九九二年蘇富比首次進入台灣,掀起一波藝術投資熱潮一樣,整個亞洲藝術市場長線看多,已是大勢所趨。而一般人若要投資藝術,特別是保存容易、攜帶方便的名畫,此時更是絕佳的進場時機。

  許多人認為名畫投資是有錢人的遊戲,但畫廊協會理事長徐政夫認為,只要有閒錢超過三十到五十萬元的中產階級,都適宜進入這個市場,因為藝術市場並非政商名流的專利。《典藏》雜誌社社長簡秀枝甚至認為,“有錢買房子的人,與其隨便買幅畫裝潢房子,不如多花點錢,買幅好畫,還有藝術增值的可能性。”

  簡秀枝分析說,投資藝術的方法與投資股票差不多,一樣要去做功課,研究藝術史與畫的好壞,自然能判斷出增值趨勢。但有一點很重要的是,簡秀枝指出,藝術品和一般股票投資最大的差異是,要買就要買好畫,因此膽識與魄力很重要。有時候,投資人與其買三萬元的便宜畫作,不如花錢買三十萬元的作品,因為往往後者才有增值十倍、百倍的潛力。

陳澄波畫作 十年間大漲二十二倍

  東之畫廊總經理劉煥獻就曾有過這樣的教訓。台灣前輩畫家陳澄波一幅(嘉義公園)早年曾以定價一百八十萬元,底價一百三十五萬元擺在他畫廊裡出售。一位收藏家願意花一百三十萬元購買,再多的錢都不願花。後來這幅畫被拿到蘇富比拍賣,國巨董事長陳泰銘大膽以八百多萬元買下,十年間,這幅畫的身價已高達三千萬元以上。當年捨不得多花五萬元的收藏家懊悔不已,連劉煥獻也後悔自己沒有出價收藏。

  收藏藝術不難,有錢就可以,但要提前布局身價會翻漲百倍的名畫,精準的眼光與膽識,就成了必備條件。要如何培養出這樣的眼力呢?經常應銀行邀請開藝術入門講座的陸潔民就提出了ABC理論:欣賞(appreciation)、購買(buying)與收藏(collecting),也就是從多看畫,多逛畫廊,多和畫廊老闆打交道,然後開始嘗試買畫,進而進入收藏的境界。

  投資人想買股票,可以去證券公司開戶,那麼買畫呢?難道是跑去國際拍賣市場上買嗎?也趣藝廊企畫譚培倫指出,通常畫廊是第一市場,拍賣會才是第二市場,初入門的新手,自然要先學會跟畫廊打交道,而不是跑到拍賣會上看著名畫價格而瞠目結舌。

  已經經營畫廊近三十年的劉煥獻指出,每家畫廊都有其歷史與屬性,有些專賣國畫,有些專代理台灣前輩畫家,也有專代理西洋油畫,或者當代前衛藝術,因此弄清畫廊屬性,再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可信任的畫廊。

  有些畫廊會是畫家的經紀人,因此畫家新出爐的畫作會先擺到畫廊裡展覽,畫廊也會定期為畫家開展覽會。因此,勤跑展覽會成了藝術投資入門的第一堂課,投資人也會因此認識不少畫家,增長見聞或開闊藝術眼界。

  “買畫跟買衣服一樣,要懂得跟畫廊殺價。”曾是名模林志玲服裝設計師的林國基,平時不但投資畫,還從買畫中累積出樂趣。林國基不但勤跑畫展,還因此認識不少志同道合的朋友,甚至他還會去主動拜訪自己欣賞的畫家,從藝術交流中拓展人生領域。

  林國基曾經以女畫家潘玉良的仕女畫為靈感,設計出一款華麗、浪漫又復古的中國風女裝款式,頗受好評。他認為買畫自己喜歡最重要,擺在家裡喜歡,而又想到這幅畫已經增值了,沒賣也很過癮。

投資新畫家 越有前途性報酬率越高

  通常到畫廊買畫,都會有定價八折左右的折扣。但畫的價位由一萬元到數十萬元都有,投資人到底該如何分配藝術投資的資金呢?

  徐政夫認為,以一年願意花五十萬元買畫的人為例,他可以有三種選擇,一是買成名畫家,那大概只能買一至二張;二是買稍成名而有希望的畫家,那大約能買到五張;三是買年輕畫家的畫作,那大約可買到十張。

  哪一種選擇是對的呢?徐政夫說,“買畫要看畫家的前途性,而風險是越便宜的越大。”因為已經成名的畫家,投資人看得到他過往紀錄,好像一家老企業,看年報就能判斷這家公司的前景,而年輕畫家,其發展的可能性就很難掌握,甚至畫家可能因為收入太低而不畫了,所以投資風險比較高。

  不過普遍來說,藝術投資的報酬率是穩定的。根據美國紐約大學商學院發展的藝術交易指數Mai/Moses Index指出,一九六○年至二○○三年藝術投資的平均獲利率約為一三.二%。但在景氣循環中,某些時期的增值性還會更高,目前亞洲華人藝術市場就處於這樣的多頭格局。

  去年大陸共有五百六十九場拍賣會,成交額為人民幣一百二十一億元,比起前一年成交額五十七億七千萬元,市場規模足足成長一倍。市場需求增加,推升了華人畫家的身價,台灣前輩畫家也不例外。

  廖繼春的(龜山島)在一九九二年時,以新台幣七○四萬元拍出,當時已經五倍於市場行情,不少人嫌高。但是五年後,廖繼春的(西班牙古堡)又以一五四○萬元賣出,再次震撼業界。但更令人訝異的是,這張畫八年後,也就是去年,又以四五二六萬元拍出,創下台灣油畫新高紀錄,也印證了多頭時期的名畫增值潛力無窮。

從客觀因素著手 師承、有無獲獎等均是指標

  對一般人來說,買已經冒出頭的名畫是可望不可即,但如果趁年輕就布局潛力股,並非不可能。以一年收藏十張年輕畫家的畫作來說,只要眼光精準,多少會壓寶到未來大師。

  但觀察潛力股的客觀指標是什麼呢?譚培倫認為,年輕畫家的學經歷,有沒有得獎?師承於誰?有沒有參加過什麼展覽?作品有沒有被重要的美術館典藏?都是可以客觀評量的一些指標。

  但除了這些以外,獨特的眼光還是難以言傳的。曾任奧美廣告識別總監的黃禎舜,就以自己收藏畫作的經驗分享說,沒有人天生會品酒、喝咖啡,但是閱讀紅酒知識,並不一定會讓你愛上紅酒,但是好的鑑賞力、品味,卻又不能離開知識。

畫家四項績優潛力 風格、技法、修養與品格

  藝術投資的弔詭之處,在於客觀指標是一回事,只有好的鑑賞力,才能在梵谷落魄時就提前買入世界級名畫。陸潔民說,一個時代會有多少個藝術家啊?但是對的畫家,能成為大師的就那麼一兩個。

  什麼是對的藝術家呢?陸潔民用鮮明的風格、難以取代的技法與良好的品格與修養來作觀察指標。前兩者比較易懂,可以用不落窠臼,獨特的原創性來做說明,而最後一項卻最難,因為畫家成名後若輕易為了錢而畫畫,那麼畫作水平參差不齊,劣質畫作會破壞畫家身故後的市場行情,就難以取得飆漲的藝術身價。

  提前挑選會漲價的大師有多難呢?劉煥獻舉親身經歷說,早年曾有兩位收藏家分別向他收購席德進與李澤藩的畫作。一位認為席德進年輕,畫雖好,但還會一直畫下去,根據物以稀為貴的道理,應該買年紀大的李澤藩;另一位則偏好席德進畫風,不去管年紀。

  沒想到,席德進在一九八一年突然病故,他的對開水彩畫身價馬上由一萬八千元,跳升至二萬五千元,一直到四十萬元以上,讓沒買的那位收藏家跳腳。可是一九八七年,李澤藩的兒子李遠哲得了諾貝爾獎,畫價也節節攀升,很快也追上了席德進畫作的水平,可見畫家身價很難提前預料。

  想趁早壓寶未來的達文西名畫嗎?多看畫,多做藝術功課,培養對畫作的獨到眼光後,買了畫,就徹底愛上你收藏的名畫,別想太多。有時,平常心反而容易壓到寶,至少看畫時,不會患得患失。(來源:《今周刊》)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