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古絲綢之路”在沉寂了上千年之後,再度熱鬧了起來:“碗礁一號”沉船被發現後的一年多時間里,來自全國各地的“盜撈者”掀起了一股瘋狂盜撈海底瓷器的黑色狂潮,而全球文物市場也已開始了一場“海撈瓷”買賣熱。
湄洲灣的“盜寶奇兵”
6月,暴風雨肆虐福建大地。而比暴風雨更猛烈的,是瘋狂盜撈海底瓷器的黑色狂潮。
2006年入夏以來,隨著溫度上昇,海水轉暖,沉寂一時的盜撈“海撈瓷”現象也開始急劇昇溫;不法分子的集團化和專業化,令執法部門極度震驚,沉寂千年的海底沉船,正在遭受粗暴洗劫。
去年夏天清代古沉船“碗礁一號”的被發現和部分古瓷的出水,不僅震驚了文物、考古界,同時,也吸引了非法打撈海底古瓷器者的目光,幷極大地刺激了文物市場的神經。目前,“海撈瓷”已成爲古董玩家關注的熱點。
5月,北京某拍賣公司舉辦的“海撈瓷”專場拍賣會上,同屬於“海撈瓷”的一把元末明初青花龍紋大提梁壺和一隻明洪武釉里紅蓮口魚藻大盤,分別以671萬元、792萬元人民幣拍出。
“盜寶奇兵”捲土重來
海底寶藏吸引賊人眼球,海警加强巡邏,福建海域上演打擊盜撈“警匪片”。
“再有20分鐘,我們就能到達海底沉船的位置啦!”迎著猛烈的海風,海警戰士扯開嗓子高喊著,聲音在隆隆的馬達聲中若隱若現。
6月14日上午10時,《中國經濟週刊》記者登上福建省公安邊防總隊海警二支隊的巡邏艇,沿湄洲灣海域,向海洋縱深疾馳。
穿上救生衣,戴上防風鏡,記者站在急速飛馳的快艇甲板上,迎風遠望。
陰翳的天空下,藍灰色的湄洲灣廣袤而深遠。海面上,一個小黑點進入記者的視綫,幷開始漸漸“變大”,海警戰士說,那就是備受非法打撈分子青睞的“黃金海岸”—小日島。
小日島是南日鎮的一個行政村,南日鎮(南日群島)隸屬於莆田市,由111個島礁組成,而小日島則是衆多島礁中,一個不起眼的小島。由於附近海域發現了大量海底古瓷器,名不見經傳的小日島,一夜之間名聲大震。
靠近小日島,快艇劃了一道美麗的弧綫,緩緩停在了海面上。“沉船就在這附近。”隨同前來的福建海警二支隊宣傳幹部陳志福告訴記者。陳曾多次參與打擊非法打撈行動,對這裡的環境相當熟悉。
小日島的北麓荒無人烟,目光所及的海面上,沒有船隻往來,甚至,往日隨處可見的海鷗,此時也沒有了踪影。
距小日島數海里的地方還有一個小島,海警戰士告訴記者,那是D島,小日島與D島和某方向的E島、S島等島嶼共同形成一個狹長的海上通道,據說這就是所謂的海上“古絲綢之路”。
“就是在這一帶,我們曾繳獲非法打撈船隻近百艘,海底瓷器2200多件。”福建公安邊防總隊海警二支隊二大隊艇長連躍剛告訴記者,“別看現在很安靜,當時的場面,亂著呢!”
據莆田邊防支隊南日邊防派出所幹警介紹,5月下旬,有綫索稱在小日島海域有人非法打撈海底瓷器,公安幹警迅速趕赴事發現場。發現幹警趕來,不法分子帶著盜撈上來的瓷器,跳上快艇落荒而逃,現場遺留下四艘大馬力機船,機船上散落一些古瓷碎片和打撈設備。
“奪寶賊兵”捲土重來的信息馬上引起福建海警二支隊領導的高度注意,經過嚴密布控,6月11日,兩艘倉皇砍斷錨繩,試圖向島礁區逃竄的非法打撈船隻,沒有逃脫海警巡邏艇的追擊,12名非法打撈人員和70多件剛出水的古瓷器在小日島附近海域被現場抓獲。
審訊中,負責潜水打撈工作的違法嫌疑人劉某交代,有一條大約40噸的古代木質船沉在海底,大量盤子、碗、碟等瓷器散落在其周圍。
“碗礁一號”引發福建海域的“海撈熱”
這場發生在福建海域的“海撈熱”,已經持續一年多;而最初起因是“碗礁一號”沉船的被發現和打撈。碗礁一號是迄今爲止中國發現規模最大,價值最高,數量最多的海底沉船。
福建海警二支隊的警官介紹說,最早發現大批量瓷器的,是嶼頭鄉的一位漁民。2005年夏天,這位漁民根據曾打撈到瓷碗的另一漁民指引,穿上潜水裝備下海查看,發現了一艘古沉船掩在淤泥中。在當地漁民“撈上了很多瓷器”的消息被傳開後,國家有關部門給予了高度重視,通過清理、打撈,考古隊員從這條300多年前的清代沉船上,出水了90多種器形、近萬件的將軍罐、鳳尾樽、筒花觚、高足杯等珍貴文物。
據說這是我國最近的一次重大水下考古活動。而“碗礁一號”的被發現,隨之引發海底“尋寶熱”,使“海上古絲綢之路”在沉寂了上千年之後,再度熱鬧了起來。
福建公安邊防總隊宣傳處林峰處長介紹說,從2005年11月份以來,福建省平潭、連江、福清、莆田、寧德、霞浦等海域,先後發生數十起盜搶沉船瓷器事件,福建邊防總隊和文物部門查獲非法打撈出水的宋、元、明、清等各個時期的瓷器上萬件。整個福建海域,目前已發現六、七處沉船遺址,到底還會有多少沉船“浮現”,現在沒辦法斷定。“(沉船)肯定少不了,都有好幾千年歷史呢!”對此,林峰處長深信不疑。
據北京故宮博物院瓷器專家李輝柄分析,歷史上,由於航海知識、技術和設備的不發達,商船在航行中,遇到颱風、暴雨甚至海嘯而出現海難(沉船)的幾率相當高。“我相信隨著我國海下考古能力的增强,會發現具有和‘碗礁一號’同樣價值的沉船的。”
“沒有人知道到底有多少沉船長眠海底,沒有人知道沉船里有多少值錢的寶貝,我們能做的,祗是盡量別讓不法分子把‘寶貝’偷走。”海警二支隊二大隊艇長連躍剛表示。
誰在參與非法打撈?
盜撈者組織嚴密,有的甚至形成了資金龐大的“股份公司”,採用合夥、高薪等形式,幷從上海、山東等地雇用專業潜水員,實施打撈計劃。
“馬上回家吧,現在可以下水了。”5月28日晚,在上海打工的福建福清人李清(化名)接到了老家打來的電話。這意味著,“朋友”已經將所有打撈設備都準備好了,水鬼(專業潜水員)也找好了,下水地點也確定無誤,隨時可以進行水下“作業”。
第二天李清就買了張機票從上海飛回了福建老家。然而,等待李清的,不是什麽沉睡海底、價值連城的古瓷器,却是一副冰凉的手銬:6月9日清晨,作爲“股東”之一的李清,還沒來得及把撈上來的瓷器轉移走,就被海警戰士當場拿下了。
“很後悔,爲人真得走正路啊。”李清對記者說,“我想回上海,想保住在上海的工作”。
據介紹,進入6月份,從涉案人員的數量到作案所用的裝備,都有了明顯的變化。一個顯著的特點是,犯罪活動已高度組織化、公司化。
根據福建公安邊防部門的統計分析,非法打撈人員除少部分來自廣東、廣西、江西等地區以外,大多數都是福建本省人員。非法打撈人員基本分三種人,一是外地從事文物倒賣的“專業”人員,這些人的資金比較雄厚,他們勾結熟悉情况的當地漁民,由他們出資購置船隻等設備,這類人員對沉船的破壞性最大;第二種人是附近的生意人,他們對文物不了解,把撈海瓷看作是低投入,高回報的純粹生意,有趨之若騖之嫌;第三種人,是當地的漁民,由於近水樓台,他們的參與人數最多。但他們一沒有專業知識,二沒有財力支持,所以“收穫”最小,也最惹眼。
記者在盤嶼採訪期間,曾和當地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村幹部交談,據此人講,在盜撈風氣最盛的時候,村子里幾乎家家都有人參與瓷器的打撈,不少人把在外地打工的家庭成員招回來,一起“發家致富”。當時,村民們幷不覺得打撈海瓷是違法行爲。他們認爲,他們世代以大海爲生,海里的東西,誰撈到就是誰的,別人無權干涉。
“2005年9月下旬,情况開始失控,村子里出現了許多陌生的面孔,後來才知道,一些人是村民請來的‘水鬼’,還有一些人,是文物販子。”該村幹部回憶到,“政府出面干涉了,大家才知道,原來這種行爲是違法的,不少人交出了打撈上來的瓷器,也有一些人,連夜把瓷器藏進了山里,埋在礁石下、草叢中……”
盤嶼公安邊防派出所的幹警告訴記者:“當時,我們動員村民交出瓷器,一共收繳了700多件,但大多是殘破的碎片,完整的不多。”
盜撈者已經從“遊擊隊”變成了“集團軍”
盜撈者的技術設備已經是“鳥槍換大炮”:木船換成了大馬力的機船,用上了進口的潜海設備,船上配備了GPS定位系統和船載對講機等先進的導航和通信工具等,裝備耗資都在上百萬元。
據了解,爲了獲得更大的利潤,一些打撈人員各自結成了暫時性的“奪寶股份公司”,由多位漁民以股份制形式負擔盜撈成本,潜水員利用潜水技術和設備入股,幷按比例瓜分撈上來的瓷器。在採訪中,一個現象引起了記者的注意:在盜撈過程中,所有“股東”都會隨船出海,甚至包括拄著雙拐的殘疾人和正在哺乳期的婦女。由於大家是臨時組合在一起的,互相不了解,也不信任,瓷碗瓷盤又沒有個“准數”,萬一有人“貪污”怎麽辦?所以,當海警戰士在現場抓獲打撈船時,就會出現一個怪异的場景:船上一船的“股東”,水里却祗有一個,最多兩個“水鬼”。
《中國經濟週刊》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海底打撈文物是非常危險的活動,因爲東海的潮汐比較大,水溫比較低,再加上盜撈者爲了减少成本,潜水器材非常簡陋,往往直接用船上的發動機供氧,潜水員入水時,在腰里拴上鉛塊,嘴里含一根塑料管,就潜入幾十米深的海中。在搖搖晃晃的船上,這些不起眼的塑料管零亂地絞在一起,很容易發生缺氧事故。
“說句不好聽的話,跳下去以後不知道能不能上來,當時很危險,因爲流水很大,對我們潜水員來說,流水是很可怕的,因爲流水再加上晚上視綫又不好,船開來開去也很危險,怕船的螺旋槳絞斷氧氣管。” 提起當時的情景,參與打撈海瓷的廣州籍潜水員陳某感到十分後怕。
“大家知道高原有反應,不知道潜海也有反應的,所以下海的人實際上是向生命極限挑戰,這可絕不是兒戲。”福建省文物局局長鄭國珍介紹說。
不過,現在犯罪分子在技術裝備方面也有了“顯著提高”:從普通木質漁船,到大馬力的機船;從簡陋的潜水用具,到進口的潜海設備。
入夏以來,一些犯罪分子爲了達到快速轉移贓物、快速逃逸的目的,把木船改爲玻璃鋼快艇,這種小快艇船體小、重量輕,航行速度達到每小時30海里以上,能靈活地在暗礁和淺灘區自由穿梭航行,幷且在船上配備了GPS定位系統和船載對講機等先進的導航和通信工具。林峰告訴記者,上述全部裝備需耗資百萬元,如果沒有高額利潤的引誘,不法分子怎麽捨得這麽大的投資?
“不知道到底有多少這樣的專業打撈隊,但可以肯定的是,如果把去年(2005年)的盜撈人員比作‘遊擊隊’的話,現在的非法分子,則是武裝到了牙齒的集團軍。”說起打擊的難度,連躍剛艇長眉頭緊鎖。
連躍剛告訴記者,針對不法分子“戰備昇級”的情况,海警二支隊已經採取大噸位巡邏艇加“海豹”快艇的形式實際聯合警戒,阻退進入古沉船海域的船隻,祗要有海警官兵在,非法盜撈船就不敢貿然進入古沉船海域。
“文物白丁”給海底古文物帶來毀滅性打擊
海底文物保護是一個系統工程,不能祗靠海警和文物部門,國家應抓緊出台有針對性的措施;在加大打擊非法打撈的同時,要積極做好海底考古、探察與保護工作。
“文物白丁”,這是莆田市文物管理部門工作人員對非法盜撈分子最直白的定義。
從福建海警二支隊第一次查獲非法盜撈古瓷器案件起,他們每次都要從市區趕到三十多公里以外的部隊營區,把不法打撈分子胡亂堆積的瓷器進行清點和分類,幷進行脫泥、脫水、脫鹽、去銹、防腐和超長期保護等一系列技術處理,前期工作都要花上兩到三天的時間才能完成。
這裡的海警說,他們專門向文物專家請教,專家說這些文物在海底躺了幾百年,已經達到了平衡狀態,如果接觸到陽光、氧氣或者其它氣體,就會很快發生變化,所以水下考古搜尋、定位、勘測、發掘、記錄等環節都需要一批特殊的技術、方法和專有設備。
“沉船年代久遠了,慢慢地它上面會長珊瑚,覆蓋了船體。盜掘者不會像我們一步步繪圖、測量、照相,他們在上面拿炸藥炸,炸開再掏,這會造成更嚴重的損失。”考古隊員、水下攝影師李濱說。
故宮博物館的李輝柄教授則說,保護海底文物是一個系統工程,不能祗靠海警和文物部門,國家應抓緊出台有針對性的措施,在加大打擊非法打撈的同時,要積極做好海底考古、探察與保護工作,同時,要對該海域的歷史狀况進行分析整理,要注重對傳統文化的挖掘和保護。
這些被稱爲“文物白丁”的盜寶者們自己也許沒有想到,他們野蠻打撈的同時,給珍貴的海底遺址造成了多麽嚴重的破壞;而這些被毀掉的歷史文物所承載的歷史價格和考古價值可能被海浪永遠湮滅,永遠消失。
來源:《中國經濟週刊》作者:崔曉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