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經費爲何如此容易被吞噬?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7-24 07:17:45  


  中評社香港7月24日電/科研項目正成爲“圈錢項目”:祗要有了科研項目,科研人員就可以從中提成,有人甚至用科研經費買車買房。上海證券報文章稱,在日前召開的第三届中外大學校長論壇上,許多校長呼籲:現行的科研經費提成合法不合理,到了不得不改的時候了! 

  近年來,中國在科研領域的投入儘管逐年增加,但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數額依然有限。將有限的科研經費用到刀刃上,得到高效率的使用,取得更多的效益,幾乎成爲中國與西方國家在科技領域競爭的惟一選擇。然而,誰能想到,這些寶貴的經費亦被一些蛀蟲吞噬。倘若有限的資金也被吞噬或浪費,倘若我們的科研人員不是投身于科研而是忙于“圈錢”,我們還拿什麽與發達國家競爭? 

  文章指出,在我們譴責一些科研人員墮落的同時,也應該進行深入反思,爲什麽這些科研經費那麽容易就落入某些人的口袋?我們應該如何堵住這些漏洞? 

  第一,財政科研投入的方向,爲“圈錢”創造了條件。目前,經濟效益顯著的應用型課題更容易獲得大量經費支撑,這導致中國大專院校科研的功利化傾向越來越明顯,許多科研成果“祗見論文不見效益”。這種科研經費投入機制,正在引導科研走向急功近利的歧途。 

  而在美國、歐洲等科技發達國家,政府所承擔的科研經費,很少支持經濟效益型科研項目,而著重支持基礎研究,尤其是那種短期內成果不確定的基礎性研究。這種科研投入更容易促使科研工作者踏踏實實地工作,而不是以卑劣的欺騙伎倆,無中生有地製造虛假的成果。 

  第二,科研投入後的監督缺位,讓“圈錢”者輕易得逞。科研投入,必須有監督機制,來確保有限的科研經費不被挪用到科研之外的用途,這既有利於提高資金使用效率,也有利於促使科研人員一心一意搞科研。
 
  但是,目前,我們的一些科研項目,課題組拿到錢似乎就完成了任務,監督、驗收、評價、審計等工作嚴重缺位。在“漢芯”造假事件中,陳進領導的課題組,竟然在長達幾年的時間里,順利騙取了國家上億元科研經費。而且,他們一些造假伎倆極其低級,2003年2月26日,漢芯科技就宣佈獲得超百萬片的訂單,却始終沒有實現産業。如此明顯的造假,倘若有監督、驗收、評價、審計等配套機制,騙局焉能持續如此之久? 

  第三,科研投入的部門權力尋租。目前,各大院校和科研機構,普遍都有“跑科研經費”的說法,科研經費能够“跑來”,就說明在科研經費的投入方面存在權力尋租的空間。在現有的科技預算和投入體制下,國家綜合部門、産業部門和公共事業部門都有權獨立提出科技計劃,而計劃從策劃出台、預算到實施完成,帶有很强的部門意識。這導致科技預算存在嚴重的分散和重複。

  文章强調,科技創新力是推動一個國家綜合國力全面提昇的重要力量,我們應該改革科研機制,最大限度地堵住漏洞,提高科研經費的使用效率。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