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重構:爲全流通牛市提供强勁動力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7-27 07:03:49  


  中評社香港7月27日電/如今市場上下都憧憬著一輪大牛市的來臨,但市場總是不時出現深幅的調整,考驗著人們的持股信心。於是,大家免不了爭論市場是不是漲得太快了,宏觀調控是不是又要趨緊了云云。這再次驗證了這樣的真理:人們往往對於自己所能判斷和把握的短期因素賦予較高的權重,進而指導著自己的决策,而對於長期的內在的發展趨勢總是難以給予更多的重視,以至於當趨勢形成,自己落後于時代時才後悔不已。

  證券時報發表聯合證券研究所所長吳壽康文章說,A股市場目前的內在趨勢明朗而堅實,那就是在全流通的制度支持下,實現上市公司市值的最大化成爲市場參與各方的共識。圍繞這一共識,上市公司作爲一個整體將以前所未有的力度與進度實現著公司重構,從而爲全流通時代牛市的來臨提供强勁的增長動力。

  文章介紹,何爲公司重構?公司重構是指公司在內外部經營環境發生深刻變化的背景下,遵循某種戰略性的指導,實現公司業務、財務與組織等巨大變革,以改進公司的經營業績,提昇公司核心競爭優勢。作爲對傳統多元化經營的反思和修正,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公司重構曾經成爲歐美公司重塑競爭優勢的一種普遍手段。而今,公司重構將成爲A股公司應對全流通時代實現公司價值最大化的一種主要手段。何以如此?

  首先是市值考核的壓力使然。股權分置時代,上市公司的控股股東祗需要關心一年一變的淨資産,除非有再融資的需要,難得關注每天波動的股票價格,從而置廣大中小股東的利益于危險的境地。而如今,雖然對控股股東有“爬一鎖二”的减持股份要求,但是控股股東們肯定已經看到了在PE杠桿效應下未來减持股份的巨大利益。所以,即使半推半就之間,國資委還是逐漸明確要將市值考核納入國企領導人的考核體系。不過,這依然是行政的措施,長遠的發展趨勢是來自公司控制權市場的壓力,全流通後活躍而强大的資本利益的訴求,對於那些不稱職的經理們將是行政考核更直接的考核手段。

  其次自然是管理權激勵的內在動力。在全流通之前,很多好漢對此一籌莫展,既難以對自己的貢獻進行合理衡量,也難以爲自己對企業含辛茹苦的奉獻爭取合理的回報,更難得爲企業發展建立長遠的人才儲備與激勵計劃。所以才有了很多婉轉的曲綫救國,平添了不少如伊利式人間悲劇。而今,隨著全流通的到來,一切豁然開朗。

  文章指出,公司重構于公司價值提昇的意義是不言而喻的,然而人們不免疑問的是:在管理和戰略方面目前還較歐美輸上一籌的A股公司能否成功實現公司重構。這種擔心是合理而必要的,實際上作爲劇烈的公司革命,公司重構幷沒有能挽救如大宇等曾經赫赫的公司。然而,我們更應當注意到的是中國獨特的資本市場形成路徑,多數的A股公司都是在切割控股公司的一塊資産,成爲控股公司資本運作的橋頭堡而存在,因此關聯交易、同業競爭、不合理的資金佔用成爲資本市場的常態。有研究表明,正是由於這些利潤漏損的機制,作爲一個整體,全部工業企業的ROE水平反而要高於A股公司的ROE水平。於是結論就非常明確:即使在無法通過管理和戰略創造增量的前提下,僅僅通過A股市場上市公司與控股股東資産的存量調整就足以提昇A股公司的整體盈利能力了。

  所以,放眼如今的A股市場,我們就看到了如此衆多的定向增發基礎上的整體上市、衆多的資産注入,本質上這些都屬於基於以上分析的存量資産的公司重構行爲,在市值最大化的取向下,完全有理由賦予控股股東我們從前一直難以賦予的絕對信心,以分享資本市場的盛宴。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