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8月4日電/陳水扁“病”了,病症恐怕還是不輕!從他和那些“護扁保皇黨”的言行舉止來看,這些奇言怪行已經遠遠超越了許多人批評是“硬抝、亂扯”的程度,很明顯的是患了“認知失調症候群”,前後矛盾,不知所云,完全陷入了不自主的混亂認知當中。
中時電子報評論文章說,所以儘管在各類民調中,已經超過三分之二的台灣人民,對於陳水扁和他的家族表達了強烈的不滿、忿怒和難以容忍的態度,不過,從人道立場的角度出發,台灣人民還是應該要同意台灣再撥一大筆預算,好好地請最頂尖的心理學家、精神科醫生組成最優越的醫療團隊,用心治療陳水扁和他的家族與親信。
台灣人民一定可以接受這種人道與厚道。還記得二十多年前,台灣還是“萬年國會”威權統治時代嗎?那時候有一位老代表楊寶琳有一句名言:“以前都可以,現在為什麼不可以?”這句當時被媒體“譽”為石破天驚的名言,在台灣民主“建國”的歷史上,有著不可抹滅的“貢獻”。楊寶琳的名言一出,“舉國”譁然,紛紛撻伐這些老民代們已經是“不知今夕是何年”。
文章說,萬年民代和時代脫節的實況現形,從此,不需要當時還是“黨外”的反對人士用更多的形容詞,也不需要那些自居是“自由主義”的“澄社”再引用多高深的理論,全台灣民眾頓時都領悟到“萬年國代”的荒謬和錯亂,人民再也不能忍受這些“認知失調”的人物繼續代表“國家”,決定政策。
接下來的故事,許多人都記憶猶新,原本,國民黨鼓吹的“法統”與“道統”再也沒有正當性,立法院開始擴大增額民代的數量,逼退老民代成了全民運動,造就了台灣民主的第一波奇蹟,也造就了當時撻伐老K不遺餘力的陳水扁成為一代政治明星,造就了台灣完成了政黨輪替的歷史功業。
最近,不知是否“楊寶琳”附身了,陳水扁和他身旁的那些護扁保皇黨個個都像極了是“楊寶琳”,羅太太曾佔用台北市捷運局的職缺事件,馬上搬出是沿用“黃大洲市長”時代,這簡直是蘋果比柳丁了。黃大洲是威權政治時代的“官派市長”,陳水扁可是第一個民主體制下的“民選市長”,用民主比威權,這樣的認知果然有失調之虞。
阿卿嫂的“總統府”工友事件的辯解也愈扯愈怪,還把蔣宋美齡在拉出來“鞭屍”了,還記得,吳淑珍曾經公開抨擊過蔣宋美齡,說蔣宋美齡是“軍閥”的夫人,當時,吳淑珍可是以把她和蔣宋美齡相比引以為恥,現在,卻頗有“余何人也,蔣宋美齡何許人也,有為者亦若是”的氣魄,這樣的認知轉變,不是嚴重失調又是什麼?
還有,扁一家的特權新聞層出不窮、明明說“權力下放”,又說要在“國安會”修理“蘇修”、一下子,搬出李登輝的帳簿,接下來又向老李討救兵、明明說“國務機要費”會向司法單位公開,卻不肯向法定查核機關審計部說實話,說是機密,反而搞了一大堆立委、名嘴和獨派大老“洩密”……
標準和行為顛顛倒倒,罄竹難書,陳水扁和他的徒眾們,認知失調到已經快要崩潰的地步了。
文章說,台灣有著這樣的領導者,陷入了這樣的病兆之中,怎麼能夠坐視他為病魔所苦了。他們已經也這麼多不自主的矛盾不斷發生,人民如果還祇是用政治鬥爭的角度,視為是“硬抝、亂扯”,這種想法的人,真是太惡質了!
因為,一個正常的人,再怎麼扯,都還一定有些邏輯和理路可以探覓,陳水扁和他的那些護扁保皇黨的言行,前言不對後語,是非標準自打耳光,民眾若是還沒有發揮人道精神,伸出援手幫忙他們這些“認知失調症候群”的患者,真是太沒有人性了!
若真組成這樣的醫療團隊,他們會如何診斷,這是專業問題,不應該在此多所置喙,不過,在此,有一點政治文化上的分析,在此提出來以供參考。
早在十七世紀,民主思潮在歐洲啟蒙的初期,當時的法國,有一位思想家就提醒世人,民主進化和社會進步過程中,打倒特權之後,未必就會讓社會與政治更清明,特權行徑因此變少。
這位思想家分析,在改革的過程中,那些反對特權的人,可以分為兩種心態:
第一種人,他們是真的基於理想和價值的原因,對於特權和不平等深惡痛絕。但第二種人,卻是基於羨慕和忌妒與覬覦之心,反特權的原因是因為他們不甘心自己享受不到。
沒有拿到權力之前,這兩種人反特權的語言往往一模一樣,所以難以分辯。但拿到權力之後,很快的會自動現形。出於忌妒與覬覦之心者,在沒有拿到權力時,他們批評當權者吃鮑魚,拿到權力之後,則非要把全世界的鮑魚吃到絕種才會甘心,才能撫平他們無權無勢時那種失落的心情和委曲,世界上,太多的改革過程中,終會發現,太多的人喊改革,其實他們都是“第二種人”,權力到手後,馬上會現形,而且還會變本加厲。
東方世界中,也早有這樣的觀察,知名歷史作家柏楊在他的白話版《資治通鑑》中,洋洋灑灑七十二本書中,最常出現的一個辭句就叫作“半截英雄”,柏楊觀察出太多的人的功業往往都祇有“半截”,無權無勢時,也許是悲天憫人,也許是慷慨豪俠,但祇要拿到權勢後,不旋踵就換了另一套嘴臉,吃得更凶,道德是非的認知嚴重失調。
柏楊更指出,這些“半截英雄”不僅是那些帝王將相如此,許多知識分子也都一樣,許多人都讀過一首“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滄然而淚下”這首古詩吧,文句中的氣吞山河,高風亮節讓此詩千古傳誦。但多少人知道,這首詩的作者陳子昂,稍有才名之後就貪暴橫行,魚肉百姓,最後是被推到市場口腰斬示眾的。
為了解決這種人性的惡質基因,洛克、孟德斯鳩、盧騷和柏楊開的藥方頗一致,就是儘管要對人性“向上提升”寄希望,但實務上卻是要設計好各種制度,防範人性中“向下沉淪”的本能。這些道理,在台灣民主化的過程之中,並沒有被台灣人民特別注重,果然,現在每一天,每一刻,新權貴活生生的現身說法,讓台灣人民上了最紮實的一課。
文章指出,所以台灣人民當然要特別感謝陳水扁和他的那些護扁保皇黨的“身教”了,台灣人民將會因此不再輕易信任政客虛幻的口號,將來,對於馬英九和國民黨,蘇貞昌與蔡英文,也將不會輕易放鬆監督的力道,這些可能可以進步的發展,對台灣民主的深化將是好事。
換句話說,陳水扁和他的那些護扁保皇黨的“身教”與貢獻,其實還滿有當年楊寶琳的名言同等的效果,當年,台灣願意編列預算,讓老民代得以安享餘年,現在,編點預算,組織醫療團隊治療陳水扁之病,有什麼不可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