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93年“汪辜會談”在新加坡舉行,汪道涵為台辜振甫在董宮夏蓮廳設宴的菜肴,顯示了華族同胞手足之情。 |
菜單是餐飲服務重要的推銷媒介,也反映宴會的喜氣,以及一個地方的飲食文化。
1993年在新加坡舉行的“汪辜會談”,在董宮夏蓮廳設宴的菜肴和菜單,就體現了那次歷史性會面的手足之情。設計這個菜單的餐飲業老前輩接受本報專訪,細談他50年來收集300張菜單的難忘往事。
縱橫餐飲業半世紀以來,許德全(65歲)不但嘗盡天下美食,還收集約300張菜單和食譜,對新加坡飲食文化的豐富面貌深有體會。
雖然只受過初中教育,他卻寫得一手好字,也能為中餐菜式構思詞藻優美的名稱。1993年,全球華人矚目的“汪辜會談”在新加坡舉行,中國大陸海峽兩岸關系協會會長汪道涵為台灣海峽交流基會董事長辜振甫在董宮夏蓮廳設宴的菜肴和菜單就是他所精心策劃,一時成為中外報章的美談。
許德全說:“菜單的設計、菜式的名稱是飲食文化的一部分,很多餐廳早已經結束營業,這些舊菜單相信可勾起很多人的回憶。”
“汪辜會談”佳肴名稱顯華族同胞手足之情
台灣海峽兩岸會談1993年在新加坡舉行,身為海外華人,許德全為這歷史性的會面花心思,連菜單也要表達華族同胞之間的手足之情。
宴會的九道菜是“情同手足”(乳豬與膳片)、“龍族一脈”(乳酪龍蝦)、“琵琶琴瑟”(琵琶雪蛤膏)、“喜慶團圓”(董宮鮑翅)“萬壽無疆”(宮燕燉雙皮奶)、“三元及第”(海鮮魚圓湯)、“兄弟之誼”(木瓜素菜)、“燕語華堂”(荷葉飯)、“前程似錦”(水果拼盤)。
許德全說:“當時宴席的台海兩岸賓客有60人,我花了三天才用毛筆把60張菜單寫完,他們在宴會後都互相在菜單簽名留念,兩老還在菜單上題字,然後把它送給我。”
該宴會是由大陸海協會會長汪道涵邀請台灣海基會董事長辜振甫伉儷和一行台灣官員。汪道涵寫道:佳肴佳會,手足之情。辜振甫在同一張菜單回應:但知春意發,誰知歲寒心。
汪道涵和辜振甫在新加坡舉行了第一次“汪辜會談”,象征當時較佳的海峽兩岸關系。1998年10月15日,他們在上海最後一次會晤,兩人在去年先後辭世,汪辜會談已走入歷史。(來源:新加坡《聯合早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