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西雅圖時報》近期刊登邁克爾•凱西題為《亞洲利用核能:代價幾何?》的文章,認為亞洲國家正著力發展核能,以滿足自身能源需求。文章摘要如下:
在經濟快速增長國家的帶領下,亞洲大力發展核能,以滿足對能源的巨大需求。
經濟增長造成的能源緊張業已顯現。能源短缺常迫使印度農民只有半天能用上電。如果能源供應不能多樣化,它的經濟增長將面臨風險。
作為世界上第二大煤炭進口國和第三大石油進口國,韓國如今40%的電力供應依賴於核反應堆,且有意在2035年以前把這一比例增加為60%。韓國時下正在建造4座反應堆,並打算2017年以前再建4座反應堆,其中兩座1000兆瓦的反應堆將建在蔚山,可為韓國工業腹地的240萬個家庭供電。
亞洲國家大力發展核電的計劃給西屋和通用電氣等美國企業提供了巨大機遇。西屋公司已幫助韓國建造14座核電廠,向日本55個核單位中的近半數提供技術;通用電氣公司則在日本、印度等亞洲國家和地區幫助建造了36座核反應堆。
韓國西屋公司總裁蒂莫西•科利爾預計“亞洲在利用商業核能方面將成為領頭羊。”他說,“亞洲需要一種可靠的能源,核能提供了一個不依賴石油的機會。”
據華盛頓核能研究所說,亞洲正在建造18座反應堆,大約占世界在建反應堆總數的70%,另有77座反應堆正在籌建或擬建。
日本1/3的電力依賴核電廠,規劃2050年以前把核發電能力提高一倍。澳大利亞打算建第一座核電廠。儘管地震、洪災和泥石流等自然災害頻發,印度尼西亞卻發誓要開發核能。
印度打算2020年以前再建31座核電廠,把核發電能力從不足3000兆瓦增加為2萬兆瓦,其中多數將建在重工業集中的西部地區。今年3月,印度與美國簽署民用核能協議,由後者提供核技術和燃料,條件是印度同意它的14座核反應堆接受國際核查。
國際市場上原油價格不斷攀升,且耗用化石燃料會排放出致使全球氣候升溫的溫室氣體,核能的吸引力因而越來越大。據華盛頓核能研究所計算,每座1000兆瓦反應堆一年可節省790萬桶石油或340萬噸煤炭,避免排放3.4萬噸二氧化硫和1.1萬噸二氧化碳。
亞洲國家面臨的最大問題不是新建核反應堆,而是如何處理已用過的核燃料。
韓國花了19年才找到低級廢料填埋場,用於處理受到污染的衣物和反應堆零部件,但到現在還沒有地方處理6500噸已用過的核燃料。
澳大利亞格裏菲斯大學的教授伊恩•洛說:“核能利用實驗已做了將近50年,卻還沒有人證明能夠解決核廢料問題。在沒有可行解決辦法的情況下,加快核廢料產生的速度不負責任。”
英國、法國、俄羅斯和日本的做法是對核燃料作後處理,從中提取鈈,然後與鈾混合,用於製造氧化物燃料,即金屬氧化物。但一些科學家警告說,由此提取出來的鈈可用於製造武器。(來源:經濟參考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