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新京報:與時間爭奪南京大屠殺倖存記憶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9-06 11:17:19  


  中評社香港9月6日電/《新京報》今天發表社評說,如果不是這條新聞,恐怕還沒有多少人知道,縈繞整個民族60多年的南京大屠殺,只剩下400多名健在的受害者。因此日前新華社的消息說,這些南京大屠殺倖存者今後看病可享受更多的補貼,在原單位報銷的基礎上,還可到“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倖存者援助協會”報銷藥費的50%,特殊情況報銷比例還可再增加。而這些經費,都是由社會各界捐助的。

  社評說,值得重視的是,這一補償機制的產生,是在政府報銷的基礎上,由民間組織通過募捐的形式籌集資金完成的。這是目前國內少見的戰爭補償方式。如果這種基於公民社會的“南京大屠殺”援助模式能夠獲得社會的認可,那麼在今後很短的時間裏,將會為更多的戰爭受害者提供必要的援助。

  為什麼要對這400多位倖存者給予特殊的關注?或許作為倖存者來說他們是特殊的,而作為公民來說,他們也和許多普通人一樣工作、退休、養老。但是歷史的無情不但在於那一幕幕曾經發生的悲劇,更在於悲劇隨著時間的消磨逐漸在共同記憶中淡去。這也是今天為什麼少數日本右翼勢力敢於歪曲和否認歷史、參拜靖國神社的原因。因此,這400多位健在的受害者,不但是60多年前那段慘痛歷史的親歷者,同時也是對日本侵華罪行的最有力的見證人。

  甚至毫不誇張地說,他們已經是現代中國的一種財富。

  因為他們為這個民族承擔了太多的痛苦。而他們中的許多人,因此身染重疾或者致殘。

  而既然我們無法挽回那段歷史的沉痛,那麼我們惟一能做的,就是讓他們的晚年能夠享受到國家和社會所給予的溫暖和關愛。

  社評指出,一個民族對歷史的態度,不但是在紙面上的鋪陳和敍述,更在於對於歷史事實的尊重,對於歷史記憶的呵護。今天政府和民間組織共同承擔倖存者的醫療補貼,更是在和時間爭奪歷史的財富。隨著時間的流逝,這些老人們也會老去,也會帶著記憶走向另一個世界。他們這一代的離去,歷史將可能失去最重要的章節。

  或許是由於歷史記憶久遠,目前我國的戰爭受害者雖然有一個良好的公共輿論環境,但是仍然缺乏一個穩定的補償機制。民政部門在尋找和認定受害者,制定補償標準方面仍然存在空白。而從國際上看,不少二戰的參戰國家對於受害者,都有一套完整的補償機制。例如法國自2000年開始,為1940年至1945年間在法國被法西斯送進死亡集中營的猶太人的孤兒提供補償金,韓國也開始對二戰期間的戰爭受害者進行登記和補償。

  社評表示,而更重要的是,這也是歷史考察公民的責任。在一個公民社會的構成中,自發性的援助和捐贈活動是政府角色的重要補充。這也是考察一個社會公眾歷史責任感的一個側面。世界各國民間機構在這種補償方面也在進行大量嘗試,如德國二戰勞工賠償基金會對猶太勞工倖存者提供賠償,再如2000年施羅德政府和相關企業還拿出50億美元,對猶太受害者以及他們的家庭給予進一步的補償。

  而在我國相關補償機制極待建立的過程中,社會組織和民間機構也能夠承擔起照料這些倖存者的一部分責任,顯示了我國民眾歷史態度的成熟。否則,當我們只能從教科書中讀到那些傷痛的語言時,我們必定會為歷史責任的缺失而陷入無盡的悔意之中。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