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16日,中國財政部長金人慶(左)與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主席伯南克在一起。 |
中評社廣州9月18日電/5個月之內,七國集團(G7)第二次公開評價中國的匯率政策,不過,措辭卻有了微妙的變化。
當地時間16日,在新加坡舉行會議的G7財長和央行行長發表聲明,在這份旨在“評估全球經濟前景並探討促進持續發展”的文件中,以美國為首的七國財金高官們再度特別提到了中國的匯率問題,稱“那些擁有巨大經常項目盈餘的新興經濟體,特別是中國,採取更大的匯率彈性是必要的”。
相比4月21日華盛頓會議聲明中有關“中國應採取更大匯率彈性以允許人民幣必要升值”的提法,這次G7的表態似乎有所緩和。
在談到匯率問題時,G7財長和央行行長們再次重申了上次華盛頓會議的基本立場,即匯率應該反映經濟的基本特性,匯率的過度波動和無序變動對經濟增長是不利的。聲明也依然表示,各方將繼續密切關注匯率問題,並在適當時候進行必要的合作。
不過,在4月份的會議聲明中,G7高官特別在附件中加上了要求中國允許人民幣繼續升值的內容。
事實上,據上海證券報報道,自2003年9月的迪拜會議以來,G7財長及央行行長會議幾乎每年都要提及匯率彈性問題,而從去年7月中國實施匯率形成機制改革以來,G7在此後的每次會議中都會點名對中國的匯率問題“特別關照”。
對於G7在人民幣匯率問題上表態的“微調”,中國商務部研究院世界經濟貿易研究部主任梁豔芬昨天說,美國等國家施壓人民幣升值的主要目的就是針對貿易逆差,但現在美國政府已經意識到,通過壓升值來解決貿易逆差效果並不好,況且中國也在積極採取其他手段來促進外貿增長方式轉變,譬如最近的出口退稅政策調整。
而銀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左小蕾則表示,G7忽略升值而強調加大匯率彈性的表態,有助於中國實施漸進性的匯率改革,更重要的一點,有利於中國順利推進國內各項經濟問題的改革。“這樣的表述符合中國的國情和現狀,也符合經濟規律。”
專家指出,既然G7此次放棄使用升值的提法,而改稱加大匯率彈性,那麼這兩者之間肯定有所區別。
“彈性加大,意味著可上可下,這實際上等於提升了中國經濟的總體彈性,從而可以經得起更大衝擊,”左小蕾表示,“究竟人民幣高估還是低估,我們現在還只是看到來自單方面的壓力,即中國的外匯積累,但實際上,現在在這方面存在一種‘幻覺’。”
近年來,中國的外匯儲備每年都以2000億美元左右的速度遞增,但專家指出,這其中大部分是來自於“流動性輸入”,而不是外貿順差的貢獻。
左小蕾舉了2004年的例子,她表示,當年增加的2000多億美元外儲中,只有750億美元來自外商直接投資(FDI)和外貿順差的貢獻,其餘1500億美元都是各種各樣的國際資金流入,後者主要源自充斥於國際市場且急於四處尋找投資機會的“熱錢”。
熱錢的湧入,造成了中國外匯不斷積累的“幻覺”,但同時也給那些希望通過賭人民幣升值賺錢的國際炒家以機會。
不過,現在看來,儘管仍有一小部分人士企圖通過在外貿順差和外匯儲備問題上大做文章,並對中國施加壓力,但總體上,外界在匯率改革等問題上對中國的理解已愈加透徹。
“從金融的角度來看,不管是匯率彈性提高還是升值,其先決條件和基礎都是金融體制的改革和完善,而這不是簡單的事情,需要在長時間內逐步推進,”商務部的梁豔芬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