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9月24日電/香港前政務司司長陳方安生昨天正式宣佈不會參選下年的特首選舉,備受關注,《星島日報》今天發表題為“陳太致歉 難補裂縫”的社論,指出陳方安生籌組的政制核心小組名單曝光,成為政商界的焦點,更令人關注的,是她經歷“見步行步”後,終於正式宣布不參選特首。
陳太不參選的消息,雖然近期已在政圈廣泛流傳,但現在她正式公開決定,相信會令反對派陣營大失預算,打亂了參選下屆特首的部署,所以一向作風高傲的陳太,昨日她罕有地對不參選表示“對不起”。
社論表示,陳太在政府服務多年,曾被視為有力出任特首的官員之一,當她請辭政務司長一職,提早退休之後,外界一直估計她可能會角逐○七年的特首選舉。從她去年在政制改革及今年七一高調參加遊行的部署看來,這個估計不無道理,在今年七一遊行前,甚至有分析認為,她會成為反對派的“共主”。
反對派議員在立法會現時佔有二十多個席位,在選特首的選委會也可能佔到一百個以上席位。外界估計陳太可能會成為這股政治力量的“共主”,論據之一,是她擁有較高的民望支持,同時又具有實際施政經驗,填補反對派長期務虛議政、執行能力不足的缺點﹔不過,從陳太在選舉日子逼近的時間棄選,傳統反對派部分成員聞得風聲,一早揚言“不會求她”,反映兩者間存在無法跨越的鴻溝。
社論分析,陳太過去對參選態度是“見步行步”,她在行到昨日的一步,終於決定不落場角逐,改為只以核心小組作場外清議,相信是從兩方面作評估得出的結論。第一方面,是她明知落場參選,勝算機會微乎其微,但如果能夠從公眾支持度威脅爭取連任的曾蔭權,至少可以敗得光采。可是,在七一遊行後,陳太參選的支持度不升反跌,令她在民望上和曾蔭權愈拉愈遠,對一向自視甚高的陳太來說,實在沒有自討沒趣的理由﹔第二方面,是陳太兩次參加上街遊行,立即成為傳媒焦點,此舉令到多年習慣在街頭抗爭的部分反對派成員,感到極不是味兒。有人批評陳太是“忽然民主”,這種尖刻的說話,在陳太民望仍然高企時,亦足以構成極大的嫌隙,如果陳太參選時民望持續低迷,她的“共主”地位更難維持。
傳統反對派和陳太難於合作,不但是氣量問題,還有更深層的理念分歧和作風差異。長期擔任高官的陳太,很多想法都是從建制角度出發,不能夠有破壞無建設,上街表態只是爭取執政機會的手段。在殖民地官場長期訓練下,她管理政府以行政效率為先,這與部分著重基層權益或政治先行的反對派成員,實在很難長期合作。過去兩次遊行,把陳太和反對派勉強湊合在一起,只不過是某些人的一廂情願而已。
社論表示,陳太決定不參選,改為以核心小組月旦政事,是維持本身政治影響力的最有利方法﹔從反對派議員來說,陳太臨陣脫腳,只好另外再找人選出戰曾蔭權,如此草草成軍,只能輸小當贏,成員間自然埋怨陳太“見步行步”的觀望策略欠缺承擔。今次結盟不成,充分說明了道不同、不相為謀的道理,雖然陳太為打圓場,表明日後會尋求合作機會,但其實大家都心知今次因了解而分手,以後兩個陣營只會愈走愈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