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10月18日電/人民日報今日刊登評論文章說,兩岸農業合作論壇系列活動正在熱烈進行中。這是中國共產黨與中國國民黨繼續開展政黨交流與對話的一次重要活動,對促進兩岸農業的交流與合作、維護兩岸同胞的利益與福祉、改善和發展兩岸關係、實現兩岸雙贏和共同繁榮有著重要意義。
文章表示,兩岸農業各有所長,互補性強,合作交流海闊天空,前景無限。大陸地廣物博,作為世界公認的八大種源庫之一,大陸擁有豐沛的種源,這是農產品改良不可多得的條件。大陸的農業科技水準也較為發達,大陸還擁有廣袤的土地,豐富的勞動力資源,以及龐大的消費市場。而臺灣則有先進的農業技術、豐沛的資金,以及豐富的商業化運作經驗和較強的管理能力。兩岸農業合作是一種優勢互補、互利雙贏的關係,而不是一種競爭的關係。
文章指出,在兩岸同胞的共同努力下,兩岸農業在合作中發展,在發展中提高,成績喜人。一是民間往來非常頻繁,形成了多層次、寬領域的兩岸農業合作交流的格局,臺灣省農會這樣的臺灣民間組織已經和大陸建立了經常性的聯繫和互動。二是兩岸農業合作試驗區取得了很大的成功,為兩岸農業的進一步合作交流提供了示範模式和寶貴經驗,也為探索兩岸經貿合作交流新模式和新平臺提供了新思路。與此同時,臺灣農民創業園也取得了不小的進展。三是大陸出臺的一系列惠及臺灣農民的政策,維護和照顧了臺灣農民同胞的利益。就拿水果來說,從前年到去年,臺灣水果銷往大陸就增長了180%,由90多萬美元躍升至250多萬美元。今年4月兩岸經貿論壇期間,大陸對臺灣農產品釋放了新的利多政策,其影響更為深遠。
兩岸農業合作交流勢不可擋,據去年年底的一個不完全統計,目前在大陸投資的臺灣農民企業5000多家,實際利用台資40多億美金。兩岸農業合作交流方興未艾,拿福建省來說,已經規劃今後五年內建成臺灣農產品輸入的區域物流集散、臺灣農業島外發展的吸納、臺灣農民再創業、農產品加工出口等四大基地,加快建設海峽兩岸農產品物流集散、農業科教資訊交流合作、農產品檢驗檢測、農業防災減災預警、種苗研發與繁育等五個中心。這些基地和中心的建設勢必促進閩台農業合作,一方面加快臺灣農業經濟轉型,一方面帶動福建區域經濟發展。
同時應該看到,兩岸農業合作交流的水準還有待提升,領域還有待拓展,方式還有待探索,積極性還有待進一步發揮。就這個意義來說,兩岸農業合作論壇的舉行適時適所,其間形成的有關共同建議,以及大陸方面出臺的促進兩岸農業合作和惠及臺灣農民的政策措施,必將成為兩岸農業合作交流強大的助推器兩岸農業合作論壇已經成為兩岸農業合作交流向更高層次發展的新起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