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諧”正成為中國當前最重要的關鍵字。 |
建設好“和諧中國”,進而建設“和諧世界”,這是新時代為中國人定下的兩個新目標。“和諧”正成為中國當前最重要的關鍵字。事實上,“和諧”觀念正以各種形式在全世界擴展。雖然嘴上說的不多,但大多數國家都在以自己的方式追求著“和諧”。歷史經驗也表明,沒有“和諧”,一切都無從談起。
外國人眼中的漢字“和諧”
不少國家的人注意到了中國提倡的“和諧社會”概念。“和諧即為有道,也就是凡事都應合情理,但對於不同的物件來講,和諧的含義不同,各個時期的重點也有所不同。”曾在南京大學進修多年、對老子思想頗有研究的貝爾格萊德大學語言學院中文系的布希奇教授對中國的和諧社會有著獨特的理解。
蘭契奇是南通社的記者,曾經常駐北京10多年之久。他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說:“我個人理解,和諧即意味著沒有衝突,和諧社會也就是各階層居民之間沒有衝突的社會。具體地講,就是經濟繁榮,民族和睦,家庭穩定,通過稅收來調節社會各階層人士之間的收入差距,使每個人能夠各盡其能,各有所得,可以說目前北歐一些國家不同程度上具備這樣一種和諧社會的模式。”
埃及漢學家阿卜杜拉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和諧是十分美好的字眼,從字面上看,這兩個漢字本身就顯得均衡而對稱,給人的視覺效果很好,很有美感。就含義而言,和諧體現了事物發展最為成熟、最為理想的境界,社會和諧則是一個國家的各社會階層、各社會群體和睦相處的最佳形式,也是現階段中國社會的基本態勢,是中國走向繁榮、昌盛的標誌,從某種意義上說,它也是與傳統的中華國粹——儒家文化一脈相承的。
這個觀點得到了丹麥老報人倫德的認同。他曾在日本常駐多年,現定居新加坡。由於在東亞居住多年,對東亞的歷史瞭解頗多,對東方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耳濡目染,也能說出不少道道來。倫德認為,東亞地區受儒家文化影響深遠,中庸之道長期以來一直在指導社會發展。在他看來,“和諧”觀念就是中庸之道的一種具體概括,與歷史上東亞國家發展的指導方針是相吻合的。
不同的語種,“和諧”的側重點不同
“和諧”一詞在許多語種中都能找到對應的辭彙,不同的語境各自的側重點不一樣,從中也能看出各個民族或者國家不同的特點。塞爾維亞語中“和諧”一詞具有“相適應、吻合;和睦、友好相處”的解釋,但它的使用並不十分廣泛,對於原來的南斯拉夫這樣一個多民族,多爭鬥與戰亂的國家來講,更多場合使用的是“和睦”與“友好相處”的含義,即各民族之間和睦相處,本民族內各派別間和睦相處。
在阿拉伯語裏,“和諧”一詞有許多表達方式,含有“一致”、“和睦”、“融洽”、“協調”等意思。這些詞在埃及的報紙雜誌甚至日常生活中也經常被提到,用來表達褒義而正面的事物。
中文的“和諧”一詞英文翻譯為“harmony”,而在懂得中國文化的美國人看來,“和諧”與“和平”(peace)似乎更加接近。“它們都是指社會成員在沒有對抗和暴力的情況下共同相處,”美國喬治城大學東亞語言文化系中文專業本科四年級學生米拉告訴記者,美國人認為“和諧”就是“共同存在,相互理解”。這話聽起來抽象,理解卻不難。只要觀察一下美國社會就不難發現,即使在資本主義最發達的美國,也講究和諧社會的構建,只不過表述不同罷了。“美國版”和諧社會的精髓就是“人人生來平等”。這種平等包括受教育機會的平等,實現個人理想的機會平等,此外還有法律制度的公正、社會福利公平等。
日本一般不使用“和諧”這個詞,只有在音樂詞典裏才有“和諧音”,為“和絃”、“和聲”之意,與中文“和諧”的原始詞意相近。“和諧”在日語中譯為“調和”,我們所說的“和諧社會”在日語中就是“調和社會”。在日本,與“和諧”對應的詞遠沒有中文多,像“調和”這樣的詞也不常用。比較多使用的例如有“仲良”,意思是人與人之間搞好關係,不要鬧矛盾。這個詞無論親疏,所有人之間都可以使用。還有常用的日本式的形容動詞“和”,表示“溫和”“和睦”、“和藹”、“柔和”等意思。日本是“大和民族”,但這裏的“大和”據說與上述“和”的意思並無直接關係。戰爭中因軍國主義利用“大和魂”等欺騙民眾,使“大和”這個詞反而離和平更遠了。換言之,日語中與“大和”有關的詞一般都只是指“日本”,與和諧等詞意沒有關係。
追求和諧的意識遍佈世界
在歐洲生活,很少聽歐洲人提起和諧的概念,但歐洲社會追求的卻正是這樣一種目標。二戰以後,西歐國家建立了不同模式的福利保障體系,無論是盎格魯—撒克遜模式,大陸模式還是北歐模式,追求的都是社會公平與效益的和諧統一。不同模式的區別在於公平與效益兩者孰占上風。這幾年,北歐模式重新受到追捧,正是因為北歐國家在公平與效益之間取得了較好的平衡,即在保證社會公平的基礎之上使經濟得到平穩發展。
經過幾代人的努力與發展,和諧的觀念已深入歐洲社會。記者初到英國時,感覺街上的殘疾人好像特別多。事實上,街上的殘疾人多是因為在這裏殘疾人出行十分便利。無障礙通道很發達,而重要的是,普通人對待殘疾人十分友善而有耐心。在記者回家的路上,每天下午都會有一個癱瘓的女孩坐著輪椅乘公共汽車到市中心逛街散心。很多公共汽車司機一看到她就馬上下車把她推上來,儘管耽誤了一些時間,車上的乘客毫無催促之意,都報以微笑。如果是比較熟悉的面孔,小女孩還會和乘客攀談幾句,車上一片和諧的氣氛。
讓孩子們從小就對大自然具備親近感,也是和諧觀念的一種體現。歐洲不少國家的幼稚園定期組織小朋友們到森林或公園,瞭解動植物知識,培養他們對大自然的“感情”。布魯塞爾城市周圍森林綠地較多,金黃色的樹林裏,穿著鮮豔的小朋友手拉手在林間小路走過,實在是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在阿拉伯國家埃及,記者也同樣感受到了濃濃的追求和諧的意識。埃及不同的宗教徒基本上保持著融洽的關係,從而構成了埃及整體社會的和諧態勢。由於歷史、外來統治等原因,埃及形成了目前貧富不均的社會現實。為此,埃及政府在採取各種措施,竭力縮小貧富差距,在日常生活必需品、入學、就業、創造工作機會等方面,千方百計地解決社會不同階層的基本需求,並盡可能地向社會弱勢群體傾斜,使固有的社會財富分配不均現象得到一定程度的緩解。大多數窮人都能與富人和諧相處。記者日常接觸的門衛馬哈茂德說,與其他人和諧相處、和諧地融入社會,不單單是個人的事情,而且關乎整個國家的建設和形象。
“美國式的和諧社會”是從社區文化的基礎做起。美國擁有非常成熟的“市民社會”體系,社區是社會結構的基礎。大到一個都市圈,小到一座公寓,都有自己的社區文化和規則。記者所在的弗吉尼亞州阿靈頓縣是全美比較富裕的縣,其完善的社區服務令人驚奇。幾乎所有的政府部門都實現了網路辦公,接受民眾的監督,社區委員會還經常舉行聽證,允許居民反映問題、發表看法或進行投訴。即便是再細微的意見,都會受到重視,並會在規定的時間內得到答復。
美國是一個非常多元化的社會,公民崇尚個性自由,決不干涉其他人的事,但這不是說人們就視同陌路。即便是不認識的陌生人,也會互相給對方一個微笑或者一句問候。美國對社區和諧非常重視。記者所在的公寓,住著形形色色的不同種族、膚色、國籍的人,大家平時打交道的機會不多,公寓管理部門就定期在一些重大節日如萬聖節、耶誕節舉辦免費餐會和抽獎活動,為樓友們放鬆心情,增加交流。一到這種時刻,不分男女老幼,貧富貴賤,人們都彙集一堂,邊吃邊聊,其樂融融。這種情況在美國已經非常普遍,足見美國對社區和諧的重視程度。
調查表明,泰國人的快樂指數一直位居世界前列。防盜門在泰國沒有市場,記者所住的院子裏,大家經常不鎖門就外出。談到新的施政綱領時,泰國新上任的過渡政府總理素拉育表示,“全民快樂指數”比GDP(國內生產總值)的增長更重要。這種觀念可以適用於經濟的各個層面:家庭應當避免入不敷出,企業應當避免過度膨脹,而政府則應當注重保護國家資源。泰國政府對社會弱勢群眾一直比較照顧,使泰國百姓沒有生活壓力。
不和諧,一切發展無從談起
在各國的調查讓記者感受到,世界越來越重視追求和諧。事實上,沒有和諧,一切發展都無從談起。對此,原南斯拉夫這塊土地的經歷就是最好的見證。
自西元6世紀前後斯拉夫民族遷入巴爾幹以來,這一地區即充滿了太多的種族、家族、派系之間的紛爭,加上奧匈帝國與奧斯曼帝國對這一地區的反復爭奪,長期以來這裏的各個民族飽受戰爭的苦難,相互之間充斥著猜疑與不信任,養成了爭強好鬥的性格,由此也使他們更加感到團結與各民族間和睦相處的珍貴。一次次的戰爭與民族分裂,極度的經濟衰敗與生活水準低落,導致當地居民們對於“和諧”一詞已經陌生。不少人都會感慨地說,“那都是多少年以前鐵托時代的事了!”
專家指出,和諧社會體現在經濟均衡發展、資源節約、環境保護等許多方面,是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的結果,需要在媒體推廣、社會立法以及公民道德觀念和文明意識培養等方面形成合力,這些都不是短期內就能完成的事情。(來源:環球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