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10月24日電/正當扁政府津津樂道台灣與中南美洲國家陸續簽訂自由貿易協定(FTA)之際,世界貿易組織(WTO)秘書長拉米日前明確指出,一旦杜哈回合會談失敗,多邊貿易體系破局,各國轉向FTA,台灣將比其他國家受到更大的傷害。
台灣中央日報今天發表社評說,此一訊息,不僅值得警惕,更令人憂心!因為台灣與主要貿易國家簽署FTA,幾乎全部遭到抵制,如果政府仍然執意與中國大陸對抗,未來勢將成為國際經濟孤鳥。
自從二OO三年WTO坎昆部長級會議宣告失敗,以WTO為主軸的多邊貿易體制受到重挫,但日益激烈的經貿競爭促使各國轉向加速簽署FTA的方式尋求經貿整合,而且範圍也由傳統的區域擴大為跨地區甚至跨洲,許多自由貿易協議或組織因此紛紛出現,特別是亞洲部份,包括中國大陸、韓國、日本、新加坡等,都在積極推動FTA或者區域貿易協定(RTA)。
社評說,不幸的是,由於政治因素作祟,無論是東協加一、東協加三,或是日本提議的東亞十六國,台灣都未被列名其中,未來極可能面臨以下危機:其一,由於區域會員間削減關稅會增加區域內的貿易量,進而排擠到區域外的貿易,台灣的產品有可能因此出局;其二,因為台灣廠商無法享受到區域內流通的低價資源及生產規模,造成生產成本較高,間接降低台灣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其三,因區域整合後市場擴大,將會吸引外資大舉進入,不僅對台灣的外資進入產生排擠效果,也會造成台灣廠商直接到當地投資設廠,以享有與該區內廠商相同的優惠待遇,如此勢將加速產業外移。
這些狀況,不僅業者十分擔心,政府相關部門也心知肚明。但是,過去幾年來,台灣與所有主要貿易國家簽署FTA,都遭遇困難!截至目前,只跟巴拿馬與瓜地馬拉簽署的FTA已經生效,尼加拉瓜預計明年生效,另外與宏都拉斯、薩爾瓦多的部份則在積極協商當中。
社評說,表面上看來,比起以往的毫無進展,今年情況似乎好得很多,可是實質上,台灣與這幾個中南美國家國家的雙邊貿易總額都相當有限,簽署FTA並沒有太大的意義,相反的,東協十國加上中國大陸、日本、南韓、印度、澳洲及紐西蘭等十六國,去年佔台灣出口比重達百分之六十四點六,一旦這個「東亞自由貿易區」成立,而台灣又被排除,則台灣不僅產品會遭遇諸多關稅及非關稅障礙,產業的競爭力也將受到嚴重衝擊!
台灣國與各國簽署FTA之所以屢屢受挫,中國大陸的干預固然是重要因素,但台灣本身囿於意識型態,不能務實面對問題,更是箇中關鍵。例如,新加坡與我國的FTA,本來早可簽署,就因為民進黨政府堅持要使用「台灣」名稱,以致破局;又例如台灣和美國的FTA,一向政府被視為最優先的目標,卻始終沒有太大進展,主要便是因為兩岸關係緊張,在中國大陸也投資設廠的許多美國主要廠商並不支持。
社評又說,凡此種種充分說明,如果不能改善兩岸關係,要想突破FTA,必然是難上加難,相對的,如果還要一味跟中國大陸對抗,台灣必然會被邊緣化,對此台灣難道不該審慎三思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