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10月27日電/“各位記者,下午好!歡迎大家來參加市政府例行新聞發布會……”這是上海市政府新聞發言人焦揚慣用的開場白。以往每隔兩周,她都會在上海城市規劃館五樓準時與記者們見面,發布一些上海的政經大事,並回答各路媒體的提問,風雨無阻。
大公報今天報道,上海外宣工作的這一品牌產品中斷許久了。記者最後一次在發布會上見到焦揚是今年六月底。自七月開始,會議悄然改到網上進行。不僅如此,市政府針對境外媒體召開的外宣新聞通氣會也有很久沒有舉行了。
可以肯定的是,面對社保案和市委書記落馬這樣猝不及防的危機,以及危機帶來的新局面,上海政府層面還沒有適應。加上社保大案塵埃未定,誰都不敢亂說亂動。特別是新聞發布會這樣直接面對媒體的窗口,且每次都透過網絡直播,說錯一個字後果就不堪設想。
報道說,上海並不缺乏危機公關的經驗,政府發言人焦揚更在媒體中有良好人緣。她開創性推出的“首問負責制”、“不向記者說無可奉告”等鐵律,也曾贏得各方讚譽。記得以往的新聞發布會,無論聽到什麼問題,從非典、禽流感,到周正毅被捕,她都能應答。就在最近幾個月上海“如火如荼”時期,焦揚的身影還出現在國內其他城市,為那裡的同行發言人介紹經驗。
但顯然,挑戰這樣高難度的“透明”,上海還沒有準備好。與其說什麼都錯,不如沉默。或者乾脆採用“事實勝於雄辯”之法。所以,近期頻頻見到很多政府官員為示清白而時不時在公開場合高調露面。
同時,小範圍的通氣會也時不時舉行,內容包括特奧會、工博會、藝術節等等。雖然會上也會見到焦揚,但明顯不見了往日的從容神采,更沒有“下面我願意回答大家的提問”這樣的固定節目。記者曾見有一海外媒體同行在一次小型通氣會後試圖與焦揚套近乎,對方立刻緊張擋駕:“現在都在忙……”
毫無疑問,保穩定、促發展已經成為上海的當務之急。經過一場風暴,上海黨政機關的形象受到重創,如何挽回影響亦是相當棘手的課題。但“三張不友好的報紙比一千把刺刀更可怕”,上海應該知道,沉默不是最好的辦法。
讓公眾了解政府的態度和決心,並適時公布成果,這不僅是存有疑問者的現實需求,也是每個熱愛上海的人的良好期待。當然,也是對發言人制度和發言人小組提出的新挑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