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解讀中國金融穩定報告 五因素挑戰金融穩定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10-30 22:34:05  


  中評社香港10月30日電/據新華社報道,中國人民銀行今天在京發布了2006年中國金融穩定報告。央行通過報告披露,全球經濟失衡和石油等資源價格波動、國內經濟和金融結構性矛盾、金融業競爭加劇以及金融創新中的潛在風險等五個方面的因素在影響金融穩定。 

  報告稱,這將是維護金融穩定工作關注的幾個重點任務。 

  全球經濟失衡、石油價格波動影響中國經濟 

  全球經濟失衡是世界各國普遍關注的問題,它導致全球流動性過多、長期利率水平較低、資源和資產價格上漲。 

  報告認為,全球經濟失衡的調整(尤其是無序調整)可能會加大國際主要貨幣匯率的波動,造成美國經濟增長放緩和資產價格調整,進而對中國出口和經濟增長產生一定影響。 

  此外,石油等資源供求和價格波動,也是當前金融穩定工作關注的重點。資料顯示,紐約市場的原油期貨價格在今年4月份一度突破75美元關口,但目前又震盪下行至60美元左右。 

  報告認為,石油等供求和價格的波動,會給中國帶來進口成本上升和潛在通貨膨脹的壓力,使經濟增長的資源約束加大,影響中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經濟結構性矛盾問題突出 

  經濟結構性矛盾是中國經濟的突出問題,這主要表現為固定資產投資增長過快、消費不足和國際收支不平衡。 

  報告稱,經濟結構性矛盾不利於經濟持續較快增長,導致流動性過多,潛在通貨膨脹壓力增大,資產價格上漲,銀行信貸風險增大,經濟金融體系的系統性風險增加。 

  2006年前3個季度中國經濟運行情況也表明,當前經濟運行中的突出矛盾已有所緩解,但固定資產投資、貨幣信貸增幅回落的基礎還不牢固。 

  風險過多集中於銀行業 

  對金融存在結構性矛盾,報告認為,直接融資發展較慢且結構不合理,主要直接融資工具是股票,企業債發行規模小。直接融資與間接融資比例失調,間接融資比重過高,企業融資高度依賴於銀行,企業高負債運營。 

  此外,保險業規模過小和保險覆蓋面不寬也使金融結構性矛盾加劇。金融結構性矛盾的存在,使得銀行承擔了一些本應由金融市場承擔的風險。 

  “金融風險集中於銀行業,不利於銀行穩健經營和持續發展,不利於防范系統性金融風險。”報告指出。 

  新時期金融業面臨的競爭加劇 

  目前,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過渡期即將結束,這一新形勢將使中國金融業面對開放的競爭環境和全新的競爭格局。 

  報告認為,金融業競爭加劇對現有金融監管理念、模式和有效性提出了挑戰,客觀上要求深化金融改革。 

  從金融機構內部看,需要縮小金融機構在公司治理、經營機制、內部控制、風險管理、人員素質和服務水平等方面與國際水準的差距,金融機構應對利率和匯率變化的能力有待提高,中小金融機構風險需進一步化解。 

  從外部環境看,需要進一步完善金融生態環境,推進與金融機構密切相關的國有企業轉換機制,完善金融企業稅收制度,建立健全社會誠信體系,加大金融執法力度。 

  金融創新需與風險防范並重 

  目前,中國金融機構創新能力不強,金融產品同質化現象比較普遍,金融產品創新體制不健全。金融創新可以推動資本市場發展和直接融資比重的提高,分散過度集中於銀行業的風險,增加市場主體的風險管理工具,為商業銀行提高信貸、利率和匯率風險管理能力創造條件。金融機構必須不斷改革和創新,拓寬業務領域,開展綜合化經營試點,開發金融衍生產品,改進服務手段和方式,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 

  不過,報告還特意強調,在金融創新的同時,對於防范和監控難度較大的跨行業、跨市場、跨國界的系統性風險要給予高度關注。金融機構要大力加強風險管理,金融監管部門要提高風險監測和分析水平,促進信息披露,加強金融監管協調,規范金融市場秩序。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